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病例病理 > 科普万花筒经常掏耳朵,这些风险要了解

科普万花筒经常掏耳朵,这些风险要了解

<

小编发现,身边不少朋友都有爱掏耳朵的习惯,其实频繁掏耳朵,尤其是方法不当时,反而会给耳朵带来不可逆的损伤!

掏耳朵有哪些风险?正确掏耳朵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

耵聍的好处

适当的耵聍,有以下好处:

1.阻挡外界的灰尘颗粒,防止昆虫等微生物进入耳朵,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

2.耳屎还能缓冲声波对鼓膜的冲击,保护那些一直戴耳机的人。

3.含有油脂的耳屎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湿度,让耳道深处的鼓膜不会干燥。

4.耳屎内含溶菌酶、免疫球蛋白、脂肪酸等,能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从而具有轻度杀菌、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

经常掏耳朵,风险要了解

1.引起耵聍分泌异常,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经常挖耳朵,可能引起耵聍(耳屎)分泌异常,耳屎越来越多,而新分泌的耵聍会由原本的片状变成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2.耵聍越推越深,引发耳垢栓塞

用棉签掏耳朵,可能让耳朵里的耳垢越推越深,长期累积就可能形成耳垢栓塞。一旦耳栓形成,就会出现耳痛、耳胀、眩晕、听力下降等问题,也可能引发炎症。

3.损伤鼓膜,引起中耳炎或者耳聋

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有0.1毫米,工具深入耳道后稍用力不当,就会伤及鼓膜,导致穿孔。此时,一旦遇上耳朵进水或感冒,就容易引起中耳炎。

正确掏耳朵的注意事项

1.掏耳朵前先洗净双手,以免将细菌等带入耳朵。

2.将医用消毒棉签浸透温开水后稍稍挤干,放进外耳道内,并且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即可将耳屎带出。最好不要使用挖耳勺等工具,以免损伤耳道或鼓膜。

3.不要频繁挖耳,一般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此外,在外掏耳朵时务必保证用具消毒卫生,而在家用掏耳棒等工具时,也要做好专人专用、清洁到位,以免出现感染。

来源:我是大医生、科普中国、济南市科技馆

声明: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本平台旨在分享信息,让您了解更多信息,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立即处理。

原标题:《经常掏耳朵,这些风险要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blbl/1577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