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病例病理 > 28健康科普课堂第一课聊聊耳朵的

28健康科普课堂第一课聊聊耳朵的

  众所周知,耳朵可以感知声音。听觉感受信息占人类每天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约为11%,以保证我们与周围环境、人际的沟通交流。但您知道吗?耳朵还有一项“隐藏”功能——维持身体平衡。所以啊!这小小的耳朵实在精巧得很,假如它的功能出现故障,不但会阻碍您与外界的正常交流,还会搅得您天旋地转、天翻地覆呢!

  一、耳朵也会“闹情绪”

别看耳朵平时挺皮实,一旦闹起情绪来,可一点也不让人消停。下面,我们来看看耳朵会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

耳鸣:作为一种症状,是听觉系统的多种疾病不同病理变化导致的结果,病因复杂,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患者主观感受到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据报道听力下降的患者中可有70%伴有耳鸣。在临床上,耳鸣既是长期失眠、鼓膜内陷、外耳异物等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也可能为一些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如听神经瘤、冠心病、颈部肿瘤等。

  突发性耳聋:是指无明确诱因,突然(一般而言72小时内)发生耳聋,可伴有耳鸣、眩晕。一般单耳发病,以40-60岁成年人发病率高,男性较多,春秋季节易发病,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中耳炎:是指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多发于婴幼儿。最常见的症状是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耳鸣,急性中耳炎常伴耳痛,多发生于感冒之后。

鼓膜穿孔:是指鼓膜破损并形成孔洞,造成鼓膜穿孔的原因有很多,如中耳炎、外伤等,而外伤是鼓膜穿孔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外伤性鼓膜穿孔造成的听力下降只是短暂性的,鼓膜穿孔愈合后听力就能恢复了。

  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成人多为挖耳或外伤时遗留小物体或昆虫侵入等。异物愈大、愈接近鼓膜,症状愈明显。如:活昆虫等动物性异物可爬行骚动,引起剧烈耳痛、噪声,使病人惊恐不安,甚至损伤鼓膜等。

二、小心,这些情况会让耳朵“受伤”

您知道吗?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举动可能会让耳朵“受伤”。

穿耳洞:不少爱美女性喜欢在耳朵上穿洞挂饰品。其实,穿耳洞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消毒不严格,穿耳洞之后很容易引发感染。这种感染可能引起一些耳部并发症。

  戴耳机:上下班的路上、安静的图书馆里、嘈杂的健身房里,戴上耳机您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久而久之,使不少耳朵受累遭殃:轻者出现耳部不适,重者导致噪声性耳聋及耳鸣。

  游泳进水:外耳道皮肤很薄、很敏感,当耳朵里灌进水后,应该尽快清理。如果脏水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外耳道发炎,引起耳朵疼痛,甚至中耳发炎、化脓。压力过重通常情况下,由于工作压力过大,或连续一段时间没有很好休息,容易出现耳鸣、耳闷、耳堵塞感,这些不适反过来影响患者情绪,以至于恶性循环。

  掏耳朵:生活中有不少人闲来没事,很喜欢用耳勺或卡子等比较锐利和坚硬的东西掏耳朵。其实这种掏耳朵的原理,就是通过刺激外耳道皮肤产生一种比较愉悦的感觉。然而,因为照明不足、操作不当,可能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引发感染及炎症,临床上也有因掏耳朵引发外耳道乳头状瘤的病例。

  药物:有些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及利尿剂,如:呋塞米、水杨酸类药物,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这些药物均有耳毒性,可能引起耳鸣及听力减退(尤其是长期使用)。如果是病情需要必须使用时,也应该密切观察听力变化,一旦出现耳鸣等症状,应考虑停药,如果家族中有药物性耳聋患者,则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特别提示:

耳作为一个高度进化的感觉器官,虽其精巧的结构大部分隐藏在颞骨之中,大大减少了遭受外界刺激的几率,但为了我们的耳朵能平稳、高效地运行,我们需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均衡膳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睡眠、避免各种刺激。

图文:薛行严

审核:孟旭涛冯春媛

统筹:郝培君王雅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blbl/13773.html

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