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7个全国“爱耳日”
今年的主题是“ 比如捏鼻子给孩子灌药
因为孩子哭闹挣扎,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孩子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如果家长的力度没控制好,还会导致鼻黏膜和血管损伤。
比如让宝宝平躺着喝奶
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比如经常给孩子掏耳屎……
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有刺伤鼓膜的危险。
要知道,成年人造成听力损伤的第一忌就是掏耳朵!
耳道奇痒难耐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二忌:在地铁里听耳机
在地铁、公交车等嘈杂的环境中带耳机听音乐时,会不由自主地调高音量盖过噪音,长此以往,对听力会造成伤害,严重者可能会造成耳聋。
那么,长期使用耳机,如何保护听力?
最好选用高品质、有降噪功能的耳机;手机的音量最好控制在手机最高音量的6成;听手机的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
三忌:长时间打电话
有些人一天打电话的时间累积长达数小时,这对听力会有不良影响,甚至有因为长时间打手机导致突发性耳聋的病例。如果条件允许,使用免提对耳朵伤害最小。
四忌:经常用药
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
五忌: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状态
长时间持续这种状态会导致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神经营养障碍,这样就可能出现听力锐减或暴发耳聋。
六忌:不及时就医
出现头晕、耳痛、耳鸣、重听或耳痛,以及疲倦、心烦抑郁、失眠、消化紊乱等症状时,要及时进行耳科检查,及早治疗。
说完了禁忌,咱该谈谈咋保护你的耳朵了!1游泳前要检查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越来越多人会选择游泳这项运动。医生提醒,医院对耳朵的情况进行检查,看是否有鼓膜穿孔等耳部疾病,以免贸然下水导致疾病恶化。
2补充铁、锌、维生素1.铁元素的补充,能有效地预防和延缓老年人耳鸣、耳聋的发生。45岁以上的人群,就要注重铁的补充。
2.研究表明,患有耳鸣耳聋的老年人有近1/3的人体内缺锌,45岁以上的人群每天要保证摄入15毫克锌,这样才能维持体内锌元素的平衡。
3.维生素C、E有提高人体歧化酶的作用,促进氧气的利用,改善末梢的血流量,起到保护内耳的作用。
3常按摩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
此外,揉揉耳朵管全身哦~~
1.按揉耳垂缓解头面部症状
2.按揉对耳轮缓解躯干、下肢疾病
3.按揉三角窝缓解生殖系统疾病
4.掐按耳舟缓解上肢疾病
5.按揉耳甲缓解内脏疾病
注意:操作时,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耳垂)可以用手指直接按揉,其他部位适宜用指甲掐按;以感到微微疼痛或灼热为度,不宜强行大力按揉。一般情况下,每日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数十下即可。孕妇不宜尝试。
微主编:王 岩
微编辑:潘笑怡
来 源:人民日报微博、生命时报、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