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走下去。
对很多人来说,掏耳屎就像洗脸、洗头一样,是保持身体干净的方式之一。殊不知,耳朵并不能乱掏,否则可能招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前不久,市三院耳鼻咽喉科门诊上就来了一位掏耳屎掏出问题的患者。
这名小患者还不到3岁,自己并不会掏耳屎,医院就诊,是因为奶奶在帮他洗澡时发现他的小耳朵里有一些耳屎,就想着把它掏出来。可虽然掏的时候小心翼翼,孩子还是“哇”地哭了起来,接着就不让碰了。
孩子还小,自己也说不清,医院,一检查发现原来是外耳道给掏破了。
市三院耳鼻咽喉科医生印秀文介绍,门诊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耳屎学名耵聍,人的外耳道有丰富的毛囊、皮脂腺、耵聍腺,这些腺体分泌的油性分泌物,再加上外耳道皮肤更新换代的脱落上皮,三者混合就形成了耳屎。它具有抑制外耳道细菌,保护我们的耳朵不生病的作用。”印秀文说,实际上,除非病理状态,耳屎不需要人为地进行清理,它可以自己“跑”出来。因为外耳道的前方有颞下颌关节,外耳道软骨部随着颞下颌关节的闭合和张开而活动,可以帮助外耳道耵聍及上皮碎屑向外排出。
“耳朵是人体很敏感的部位,每个人耳道的深浅长短都各不相同,别说自己掏耳朵有可能引起损伤,旁人在看不清耳道的情况下,一不小心伤到耳道皮肤甚至鼓膜的情况更不少见。如果用来掏耳朵的工具不干净,上面沾有细菌或霉菌,耳朵的健康就更难保证了。因此,没有症状的耵聍不用掏。”不过,专家提醒,如果出现了耵聍堵塞、外耳道炎症等,则需要及时就医。比如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耳屎吸水膨胀,其酸性腐蚀耳道深处皮肤,引发炎症,并随着咀嚼活动牵拉外耳道而加剧疼痛,这种情况就需要就医。耳鼻咽喉科的医生可以在耳显微镜下,用无菌的器械进行清理。如果因为耵聍太硬、或者一下子取不出来,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滴耳液浸泡,待软化后,医院用专门的设备予以温水冲洗。
你真的会清洁耳朵吗?外耳道的清洁的确是有必要的。一般建议在洗澡时自我清洗,注意是清洗不是简单的掏耳朵!
注意这六点1首先要确认鼓膜是完整的。鼓膜有穿孔的人不能用清洗的方法清理耳朵。当然,绝大多数人的鼓膜是完好的。是否有穿孔,体检时医生一看即知。
2淋浴时就可以在莲蓬头下清洗耳道。注意控制水温和水流速度。过热、过冷、过猛的水流,都有可能会导致短时眩晕。
3清洗后,尽量不要用棉签、挖耳勺深入耳道擦拭。如果使用棉签力度稍大,就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肤破损,甚至继发感染。如果在使用棉签时被人撞击,还有损伤到鼓膜的风险。而耳挖勺更加坚硬,对外耳道造成损伤的概率更高,是更加被反对的。
如果觉得耳道里水分迟迟不干,用吹风机对外耳道口吹1分钟就好,但要注意吹风机温度别太高。
4不需要把外耳道清洗的一尘不染。外耳道的耳屎对耳道皮肤是有保护作用的,一般人1~2周清洗一次就足够了。
5如果外耳道正处于湿疹发作期或是已有破损,不要自己清洗。6少数人耳道里有大块耳屎,切忌自己去掏,应找医生处理。来源:悦动悦健康、丁香医生
常州市医学会已开通“留言”功能!快来说两句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