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单位的某些原因,今天又要不务正业了,今天我们来谈谈中耳炎。什么是中耳炎?字面意思就知道,就是一个叫做中耳的部位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炎症,称作中耳炎。
1、哪里是中耳?
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整个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其中外耳形似喇叭,主要是用来收集声音,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入鼓膜。中耳则是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的部分。内部主要包括三块听小骨,它们收尾相连,组成听骨链,向外和骨膜相连,向内和内耳相连。中耳主要起到传导和扩大声波的作用。同时,面神经也穿过中耳,因此中耳炎会波及和影响面神经的功能。中耳的上面只有一层很薄的骨板和大脑相隔,因此严重的中耳感染伴有骨质的破坏,还会向大脑蔓延扩散(脑膜炎)。
从图中可见中耳并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向外隔着一层薄薄的鼓膜,如果不幸鼓膜穿孔、破裂,中耳即与外耳相通;另一方面,中耳鼓室还有一条天生的管道叫做咽鼓管。咽鼓管是一条长约35-39毫米的管道一端通向中耳,另一端则开口于鼻咽部,称作咽鼓管咽口,它紧邻鼻后部和咽喉部。咽鼓管平时闭合,仅在吞咽或呵欠时开放,有平衡中耳和外耳气压的作用。同时也是中耳与外相通的主要通道!
2、中耳发炎的原因及来源?
中耳发炎的主要原因还是病原体(细菌、病毒)感染所致。病原体的来源则很容易理解,因为中耳的结构只给了它两条和外界相通的路径。A、外耳道进入脏水(游泳、洗头、洗澡)等原因引起的外耳道细菌感染,并蔓延突破鼓膜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或是挖耳朵等不良习惯损伤到鼓膜,并导致病原体感染,侵入中耳所致。B、感冒、鼻炎、咽炎、不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游泳时呛脏水、婴儿躺着喂奶、腺样体肥大等导致的细菌病毒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这是导致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和来源。
3、哪些人容易得中耳炎?为什么?
其中儿童患者高达65.8%,为什么呢?A、因为儿童的咽鼓管位置更低、平,管腔短、粗;B、儿童的抵抗力较低,且容易患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因此病原体更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C、腺样体肥大主要发生在儿童中,肥大的腺样体可以直接阻塞咽鼓管,从而导致中耳发炎。
4、中耳炎主要有什么症状?
病原体进入中耳后,首先引起中耳粘膜的炎症。粘膜会充血、水肿同时分泌液体(化脓性细菌产生脓性分泌物;其他病原体产生清亮、稀薄的分泌物)。这些炎症反应首先导致耳朵疼痛,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躁不安。同时产生的大量分泌物会导致患者觉得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如果脓液突破鼓膜,则会导致耳朵流脓。脓液可清凉无味,也可浓稠并伴臭味。三块传导扩音的听小骨浸泡在或稀或稠的分泌物中,则会导致听力减退、耳鸣。就好像将音响放在水中,则音响的声音也会变化且降低是一样的道理。急性的中耳炎除了耳朵的局部症状外,还有诸如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小儿全身症状较重,还可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如果中耳炎长期得不到控制,转为慢性。则病原体会进一步侵蚀中耳的骨质,如果侵犯了三块听小骨(骨质溃烂或是三者间的关节僵硬)则会直接导致程度不一的耳聋。
5、中耳炎如何治疗?
针对病因(病原体感染),我们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首先还是清除病原体,即治疗感冒、鼻炎、咽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病症,清楚病原体的来源。接着主要是畅通咽鼓管,通过咽鼓管吹开器打开咽鼓管,促进中耳与外界的交通,一方面平衡中耳与外界的气压(防止中耳负压,导致中耳血管中液体流入中耳,增加中耳分泌物);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富含病原体的分泌物的流出,减少中耳内病原体的数量。同时对于大量分泌物聚集于中耳时,还可以利用手术在鼓膜上打孔,促进脓液引流。最后使用抗生素(口服、滴耳)抑制或杀灭病原体。对于有骨质破坏的危险性中耳炎则应采用手术治疗,同时积极防止病变向颅脑扩散!
6、中耳炎如何预防?
说先预防各种病因,即预防感冒、鼻炎、咽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病症。同时改变擤鼻涕方法、躺着喂奶、挖耳屎等不良习惯。防止游泳时呛脏水、减少耳机的使用,避免长期的生活在高分贝、吵杂的环境中。戒烟,同时避免吸食二手烟。患者不能吹奏笛子及气球,随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尽量用鼻子呼吸,睡觉侧躺时将病耳朝下。
7、我对中耳炎有什么看法?
首先得正确认识,并了解中耳炎的病因、表现及防治。接着需要特别重点保护易感的儿童,同时年轻父母应细心观察小儿的听觉及语言发育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到有条件的专业儿童听力诊断中心就诊。最后如果不幸患上了中耳炎,则应该及时、正规、彻底的治疗,并治愈,防止从急性转化为迁延不愈的慢性中耳炎,最终导致听力减退或丧失的悲剧!中耳炎的治疗中,应重视咽鼓管的通畅,其在治疗中的作用大于抗生素,如果咽鼓管不能有效保持畅通,单纯抗生素是没有治疗效果的。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好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