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静
审核:黄冬梅
滴耳液,是可直接滴耳而发挥局部治疗作用的制剂。一般起到抗菌、消炎、清洁、消毒、止痒、收敛、润滑等作用。是治疗中耳炎、外耳道炎、鼓膜炎等耳部疾病的常用药物。小小一瓶滴耳液,使用起来还有很多讲究呢!听听药师怎么说.....
认识常用的滴耳液
抗菌药物滴耳液
主要有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因为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抗菌药物,所以有杀灭细菌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
双氧水滴耳液(医用的浓度为3%)
它可以与脓液、耳屎(医学上称之为耵聍)等有机物反应形成泡沫,发挥清洁、消毒的作用,常用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脓液的清洗,有时也用于软化耵聍、霉菌团块等。
碳酸氢钠滴耳液
有溶解和软化耵聍的作用,故多用于浸泡结块的、质硬的耵聍,以便于取出。
酚甘油滴耳液
主要成分为苯酚与甘油,具有杀菌、消肿、止痛作用,多用于外耳道炎及急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时(因苯酚对中耳有腐蚀作用,鼓膜穿孔者不宜使用)。
滴耳液如何正确使用
用药前
?清洁双手,用药棉清洁外耳。如滴耳液为混悬液时,用前要摇匀后再用。
?将药瓶放在手掌中几分钟,使药液温度接近人体温度,以免温度刺激导致眩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用药时
?采取坐位或卧位,头部应侧倾(或身体侧卧)偏向健侧,患耳向上。轻拉耳廓,充分暴露耳道。侧卧或者将头部侧倾使患耳朝上,成人及3岁以上儿童将耳上部轻轻向后上方拉(使耳道变直),3岁以下儿童将耳下部轻轻向后下方拉(儿童外耳道短且直),遵照医嘱滴入耳内正确数量的药液。
用药后
?滴完后,盖好瓶盖。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左右,期间可用手轻压耳廓或轻拉耳廓数次,使药液充分进入中耳。
?如双耳均需滴药,应间隔10分钟。按上面步骤进行操作。如需使用几种药滴耳剂,可间隔1-2小时交替滴耳。
滴耳剂除日常使用外,还可做“耳浴”使用。患者应侧卧位,使患耳外耳道口向上,牵引耳廓的方式同上述方式一致,将滴耳液滴入外耳道并尽量充满,保持这种姿势10分钟,充分使药物在外耳、中耳病变处接触,然后变换体位,将药液倒出,即完成一次“耳浴”。
使用滴耳液有哪些注意项
1.按照药品说明书,将滴耳剂保存在干燥、适宜的温度下,避免光线直晒,并远离儿童放置。
2.滴耳或耳浴过程中,避免药瓶滴头接触耳朵,防止污染瓶中药液。
3.治疗结束后,建议及时扔掉剩余的药液。滴耳剂一经打开,需在4周内用完或扔掉。因为放置过久的滴耳剂效价会降低或变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感染。
4.用药后可能会感到嘴苦,不必过于惊慌,这是因为耳道与咽喉相连,少部分药液会进入嘴中。
5.滴耳后如产生灼烧感或疼痛时间较长(几分钟)时,应停止用药,并找医生咨询,必要时更换药物。
滴眼剂可以用来滴耳吗?
滴眼剂、滴耳剂虽然都是滴剂,浓度有时也相同,但是这两种药液不能混用。因为滴眼剂、滴耳剂在配制的时候,它所用的溶媒,添加剂是不同的。滴耳液中的乙醇,不仅有杀菌作用,而且可增加药物的渗透性,并随着乙醇的挥发,使患耳干燥,促进炎症消退,使用滴眼液滴耳则作用减弱;而滴耳液中的乙醇、丙二醇等对眼有刺激性,可引起眼角膜病变,更是绝对不可用于滴眼。因此在使用这些小药瓶时一定要看清标签,千万不要因一字之差用错而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