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需要我们时,就要奔赴战场。”
年2月,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打响后,我市陈可录、谌洪任等22名战士不幸牺牲。烈士陈可录牺牲时年仅21岁,消息传入家中,全家人很是悲痛。他的妹妹陈可花年仅18岁,悲痛之余接到哥哥部队发来的通知,在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她毅然接过兄长的钢枪。大儿子当兵三个月就不幸牺牲,母亲还处于伤心欲绝之中,当然更是舍不得唯一的女儿再去冒这个险。但她拗不过孩子,只能支持她去。“我当时年龄小,读的书也不多,不知道害怕,只是觉得有战争就会有牺牲。”陈可花告诉记者,“人都会有死的那一天,哥哥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是为国倒下的……”也许,在她的心中,死有重于泰山,也有轻于鸿毛,而哥哥牺牲,就是重于泰山的,是死得其所。岁月荏苒,如今陈可花离脱下军装的日子已经过去了30多年,这群“接枪连”的10多名战友们依然十分怀念那段激情燃烧的军中岁月:“当兵不后悔!党和国家需要我们时,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这是所有“接枪连”人员的心声!“党和政府的恩情,我们会铭记终身。”
这些“接枪连”们退役后,一般都安置在当时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工作,后来受国有企业改制等大环境的影响,他们或中途下岗,或提前退休,经济收入和家庭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困难。12人中,共有7人下岗,靠着摆地摊、走街串巷卖菜、打些零工养家糊口。“因为战争的原因,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好,尤其是年龄大了,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毛病。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只够看病拿药了。”陈可花今年已58岁,之前在部队受过伤,左耳鼓膜穿孔导致听力不太好,前些年又因心脏不好还动过手术,丈夫也是七级伤残军人,需要长期服药。“生活不容易,但我们依然感谢党的好政策。哥哥们的牺牲得到了社会的尊重,逢年过节,民政局、志愿者经常会组织去看望我们的父母,也很关心我们退役军人!党和政府的这份恩情,我们会铭记终身!”陈可花感慨地说道。在自卫还击战中,“接枪连”的哥哥都长眠于广西烈士陵园。党和政府定期会组织他们“接枪连”老兵去扫墓,看望哥哥们。也正是这些充满温暖的祭祀活动,让高安这群“接枪连”的退役士兵互相认识,大家的心也连得更加紧密。“我们理解医生护士的辛苦,点滴是意。”
今年的抗击新冠病毒疫情阻击战打响后,这些“接枪连”的老兵们一个个听从党和政府的号召,虽然只能宅在家中,但心里却是“不安分”的,大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