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生活
故事
福利
休闲
时事
↓↓↓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平台
相信你会在这里找到情感的共鸣
夏天来了,很多爸爸妈妈喜欢带孩子去游泳
艳阳高照,游泳真是个非常好的避暑方法
可是,潜伏在水中的危险,你注意到了吗?
▼
揭秘:干性溺水夺走男孩生命
夺走上面那个男孩生命的正是被称为“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是由于吸入液体的刺激导致喉头部位产生痉挛,结果声门关闭,为防止肺部进水而出现窒息,导致活体进入缺氧状态。
也就是说,吸入的水进入气管,为了不让肺部进水,嗓子、眼就关闭了,于是导致无法呼吸。
“干性溺水”的恐怖之处在于哪怕只有一小杯水,都有可能发生。虽说在所有溺水身亡事件中,发生“干性溺水”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一,但在小孩子中,这种概率是呈上升趋势的。“干性溺水”并不像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非常危险的事故,它的现状还不那么广为人知。所以,更需要引起我们每位家长的重视。
干性溺水的恐怖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那位妈妈说她的儿子在泳池玩耍时也好,走路回家时也好,都“没有任何变化”。但却说出了一个和男孩溺死相关的症状。
那就是,有睡意!
“干性溺水”主要的症状有倦怠、嗜睡、过敏、呼吸困难、痉挛等。
症状刚开始出现时,无呼吸状态会持续8~10分钟左右,在此期间若采取恰当的措施,那么近90%的人都可以恢复,相反,如果超过最佳抢救时间的话,预后就会恶化。
孩子在泳池里玩累了,想要睡觉,对于这一行动本身,家长基本上不会感觉到什么特别的异常。孩子们耗费体力可劲玩耍,想要睡觉也是很正常的事嘛。孩子们要是好好睡一觉家长们也就放心了不是吗?正是这种不易察觉的症状,才造成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
扩散!如何预防“干性溺水”第一,游泳时,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在水中有无异常情况,比如呛水;第二,游泳后,家长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上面提到的症状发生,一旦出现不适,医院就诊。发生溺水后该如何抢救?
如果溺水者肺部进水少可以采用控水法,“用自己的两只手抓住病人两只手,做扩胸运动来挤压排水,如果病人没呼吸了就要进行每分钟12到16次的人工呼吸,同时实施每分钟次左右的胸外按压这些急救措施”
在抢救过程中,溺水者嘴部可能会有部分积水溢出,此时只需将其头部侧歪,让水自动流出,并继续进行急救。
对于干性溺水,则不需要控水,而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施救。溺水者都是呼吸道最先出现问题,因此心肺复苏时需要先人工呼吸,打开气道,之后胸外按压。而如果溺水者没了心跳则要先实施胸外按压。
夏天游泳该注意什么?1、皮肤传染病
如果游泳遇见传染性最强的淋病患者,健康人可能会因此而患上前尿路感染。
症状:尿频、尿急、皮肤瘙痒
预防:应自备毛巾、拖鞋、浴巾等物品。
游泳前要淋浴一下,冲洗掉身上的汗液,以免汗液中大量的尿素污染池水,并经浸脚消毒池进入泳池。
进入泳池前要适当活动,不要坐池边的地面,容易引起霉菌感染。
游完后及时沐浴,并用一些含碘的洗液稀释后擦拭皮肤,以预防皮肤病的发生。
2、“红眼病”(急性结膜炎)
没有经过充分消毒的游泳池是引起该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症状:眼部有痒感、异物感或灼热感,特别怕光,结膜充血,有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
预防:如果确诊有急性结膜炎,医院就诊,同时自觉地与他人保持距离,不去公共游泳池游泳。
到了公共泳池,应注意不要和他人共用浴品,
游泳时不要用手揉眼睛,游泳时应佩戴泳镜,有条件的可点眼药水,以预防传染性眼病的发生。
3、脏水入耳引发炎症游泳时耳朵很容易进水,原来有耳屎或者有耳病的人,脏水停留在耳内会使耳屎软化,使耳朵堵塞、流脓等,引发外耳道和中耳炎症,严重的还会引起鼓膜穿孔等。
预防:游泳时最好使用游泳专用耳塞,游泳后应将耳内的水排出来。
游泳发生呛水时千万不要使劲擤鼻子,否则咽鼓管扩张,脏东西就会随着咽鼓管进入耳内,引起炎症。
各位家长小朋友们,夏季游泳本是锻炼身体的运动之一,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丨图文来源:网络
丨合作01
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