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问及关于耳部感染的问题,一直没有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也查阅了教材及科普读物,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儿童是各型中耳炎的好发人群,耳部感染可以说是像感冒一样的儿童常见病,大多数儿童在3岁之前几乎都得过耳部疾患。由于儿童难以描述耳痛、耳闷或听力下降等表现,临床上常易漏诊和误诊,家属也容易忽视,容易转为比较难治的慢性中耳炎,因此应当重视对儿童中耳炎的认识。对于儿童来说,必须注意感冒时要观察有无耳痛、流脓表现。平日需注意儿童听力表现,看电视的声音是否过响。要积极处理鼻腔鼻咽病变,儿童有夜医院检查有无腺样体肥大。一般情况下及时准确的治疗是不会留下后遗症的。通常的临床表现急性中耳炎可有畏寒、发热、倦怠及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小儿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耳痛是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最常见表现,常为耳深部痛,逐渐加剧,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吞咽和咳嗽时耳痛加剧,小儿多因此烦躁不安、夜不成眠。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立即缓解。耳漏发生在鼓膜穿孔后,初期为血水样,后变为粘脓性。听力下降常为轻度,多被剧烈耳痛所掩盖。慢性中耳炎表现为长期耳流脓、脓量可多可少,有时可伴有出血,有臭味。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穿孔,有时可以观察到鼓室内或外耳道肉芽或胆脂瘤上皮。听力检查一般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耳聋。听力减退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表现。听力下降常为轻度,小儿对声音反应不敏感,多无自述听力下降,常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
孩子耳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1.年龄。婴幼儿比年龄大的孩子更容易发生,这个和他们咽鼓管的大小及形状有关。3个月--3岁的孩子多易发生。需要明确的是第一次发病的年龄愈小复发的机会愈高。
2.家族史。耳部感染是有遗传倾向的。如果父母兄弟有反复的耳部感染史,那么这个孩子发生的机会会更高。
3.感冒。感冒通常很容易导致耳部感染。由于暴露在很多病毒中,所以幼儿园集体护理的孩子之间也容易相互传染。
4.吸烟。儿童吸入二手烟更容易产生健康问题,包括耳部感染。
如何降低耳部感染的风险
1.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能降低感冒和耳部感染的风险。
2.让孩子远离二手烟。尤其是房间和车里。
3.1岁以后扔掉奶嘴,或尽可能只在白天用。
4.按时接种必要的疫苗。
如何治疗:
疼痛。疼痛是主要症状,可以服用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能使用阿司匹林以免损伤肝脏与大脑。
抗生素。
不是所有的耳部感都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孩子没有发热,病情不严重,就可以观察而不用抗生素。比如分泌性中耳炎。如果一旦需要就必须按疗程。
年龄。小于2岁,耳部有分泌物,温度超过39度疼痛不能进食影响休息,医院。大于2岁病情不是很医院,而是继续观察。
耳部感染的并发症
1.内耳感染,引起眩晕。
2.耳后颅骨感染(乳突炎)。
3.鼓膜疤痕或鼓膜增厚(影响听力)
4.面部感觉异常或丧失(面瘫)。
5.听力永久性损伤。
参阅文献:美国儿科学会《儿童健康科普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7年制《儿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5年制《五官科学》
永续学习·呵护健康
儿科吕医生科普知识普及
ios开发总监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