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很舒服,甚至有些人会上瘾,但是经常掏耳朵有很多危害。甚至掏耳朵能掏出癌症?这样的患者其实并不少见,而且多是在“很愉快”的情况下中招的。
家住武汉古田路61岁的徐大妈老是感觉耳朵里钻心的痒,有事没事的喜欢拿挖耳勺掏耳朵,结果越掏越痒,越痒越想掏。两个月前,她发现右耳里流水,流血,轻轻一碰就感觉里面很痛,医院就诊,但疼痛并未缓解,后来经过诊断,用高分辨率的CT逐层扫描,发现右外耳道壁骨质有轻微的破坏,通过活检手术,病理结果出来后证实是外耳道鳞状细胞癌,并怀疑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腮腺。后来经过耳鼻喉专家为她实施外耳道病损切除手术,术后还需要做放疗。
徐大妈的遭遇是属于掏耳朵所致的极端案例,现实生活里有很多人因为掏耳朵而导致感染和听力下降。专家建议,不要过度频繁掏耳朵,一般一个星期掏一次,如果耳朵瘙痒的很厉害,可以涂抹一些止痒药物如皮炎平等。不要用指甲,铁勺,发卡等尖锐的挖耳工具,尽量使用干净,柔软的棉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
掏耳朵的危害:
耵聍(耳屎)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的分泌物,它是一种油脂,可以保护耳道的皮肤。频繁掏耳朵就会把保护层破坏掉,外耳道皮肤会变得干燥就会痒。就会出现越掏越痒的恶性循环,而且外耳道的皮肤比较嫩,长期刺激会造成外耳道炎症,感染,继续过度刺激就可能导致癌变。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3、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
其实我们有很简便的方法来清洁或软化耳垢。譬如滴耳剂。
滴耳剂主要用于耳道感染或疾患。如果耳聋或耳道不通,不宜应用。耳膜穿孔者也不要使用滴耳剂。
①将滴耳剂用手捂热以使其接近体温。
②头部微向一侧,患耳朝上,抓住耳垂轻轻拉向后上方使耳道变
直,一般一次滴入5-10滴,一日2次,或参阅药品说明书的剂量。
③滴入后稍事休息5分钟,更换另耳。
④滴耳后用少许药棉塞住耳道。
⑤注意观察滴耳后是否有刺痛或烧灼感。
⑥连续用药3日患耳仍然疼痛,应停止用药,医院就诊。
白癫疯医院治癜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