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原因造成耳鸣听觉系统中任何部位的病变,都有可能导致听功能障碍,引起听力减退。而造成耳聋的原因很多,如遗传、感染、生理机能的退化、服用某些药物后中毒等都有可能影响听力。按照发病时间,耳聋可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1在先天性耳聋中遗传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常常是由于内耳听神经发育不全或者外耳、中耳的先天性畸形所致,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鼓膜、听骨、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另外也有一些非遗传因素,如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疾病或在分娩时因产伤而造成耳聋。2在后天性耳聋中,药物性中毒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原因,其中多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另外,由于感染所导致的炎症(如各类中耳炎)也是造成耳聋的常见原因;而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如脑膜炎、腮腺炎)或是外伤造成的内耳损伤,由于异物或肿瘤造成的外耳道堵塞,由于噪音导致的听力损伤等均有可能造成耳聋。治疗方法依类型而定由于耳聋的类型很多,每种类型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其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也都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按照病变的性质可划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等类型,其治疗方法依具体类型而定。传导性耳聋(外耳、中耳病变):
去除病变效果好。由于外耳及中耳的病变而阻碍声音的传导所产生的耳聋即为传导性耳聋。比如外耳道堵塞、鼓膜穿孔,或者中耳炎导致的听骨链中断,都有可能阻碍声音的传导。
一般来说,传导性耳聋的治疗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只要把声音传导过程中的障碍去除,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恢复听力。比如若是外耳道耵聍堵塞所导致的耳聋,只要将耵聍取出,就很有可能恢复听力;若是中耳炎患者,只要将炎症控制好,就可以避免听力进一步下降;若是鼓膜穿孔,则可以利用鼓室成形术来修补鼓膜,以恢复听力;若是听骨链中断,则可以通过手术来重建听骨链,让患者恢复完整的声音传导结构。当然,除了去除这些病变外,必要时还需要使用一些药物,从而更好地改善听力状况。
感音神经性耳聋(内耳病变):助听设备来帮忙。由于内耳、听神经或者听中枢发生病变而影响声音的感知,即为感音神经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耳聋又分为感音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两种,前者是由于内耳耳蜗发生病变而无法感知声音;对于后者来说,患者耳蜗是正常的,但声音不能从听神经传入大脑。“由于产生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原因非常多,所以这一类疾病的治疗比较棘手。”专家表示,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重点在于早发现、早治疗。由于神经受损具有不可逆性,对于长期的感音神经性聋,目前临床上缺少比较有效的治疗药物,手术治疗也不能很好地改善听力。
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一些适当的人工听觉装置(助听设备)来辅助提高听力。比如大家熟知的助听器,这类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另一个比较常见的人工听觉装置是人工耳蜗,它主要是用于听力损伤非常严重的患者,这类患者靠助听器一般是没有办法补偿听力的。
防聋胜于治聋一旦耳聋发生,将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因此,对于耳聋来说,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为此,他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尽量避免服用特殊的、容易导致耳聋的药物,以免产生药物性耳聋;2、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这样会对听力产生很大的损伤,可能会造成噪音性耳聋;
3、预防感染和感冒,注意耳部卫生,可减少产生感染性耳聋的可能;4、由于目前遗传性耳聋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建议尽早预防,尤其是对于已患有耳聋的人来说,在生育下一代的过程中,基因检测有助于阻断耳聋基因向下一代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