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滴鼻剂从功用上来说主要有三种:
一是血管收缩剂,最常用是麻黄素类的滴鼻液,这类药主要起收缩黏膜血管的作用,能在短期内消除鼻黏膜充血肿胀、解除鼻塞。二是激素类的滴鼻剂,常用的如内舒拿喷雾剂,该类药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可促使病变的鼻黏膜恢复至正常。三是鼻黏膜润滑剂,常用的有复方薄荷油,石蜡油等,能促进黏膜润滑,保持鼻腔的湿润,对于干燥性鼻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血管收缩类滴鼻剂不宜长期使用,长期使用滴鼻净(萘甲唑啉)可致鼻腔粘膜血管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导致收缩舒张功能失调,引起局部粘膜组织增生,导致药物性鼻炎,时间长了还会产生依赖性。如果多次用滴鼻剂不起作用,应及时找医生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注意:激素类的滴鼻剂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长期使用,激素类的滴鼻剂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可促使病变的鼻黏膜恢复至正常,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特别提示
滴鼻剂的使用也是有讲究的。用药前应把鼻腔内的鼻涕或脏物洗除。滴鼻时可采取仰头位或侧头位两种姿势。仰头位是指患者仰卧,肩下垫枕头垂直后仰或将头垂直后仰悬于床缘,鼻孔向上,将药液向鼻孔内滴入,一次滴2~3滴。侧头位是指头部偏向一侧,肩下垫枕,将药液滴入下方鼻孔2~3滴。按规定剂量将药液缓慢滴入鼻孔内,使药液散布于鼻腔。滴药后头应保持后倾姿势10~15秒,同时轻轻用鼻吸气2~3次。
滴鼻剂如是混悬液,用前应摇匀后再滴用。滴鼻后,如药液流入口腔内,可将其吐出。滴鼻时滴管头应悬空,不能触及鼻部,以免污染药液;使用滴鼻剂效果差时,应及时找原因或请专科医生诊治,不可长期擅自使用。
薛翠娥,主任医师。中华耳鼻喉科学会会员,舞阳县耳鼻喉科学术带头人,著名耳鼻喉专家。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对技术精益求精,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漯河市第三层次科技创新带头人”,“漯河市医德标兵”,医院被市妇联命名为“巾帼文明示范岗”。
专长:耳鼻咽喉多发病及凝难病症,如耳聋、耳鸣、耳源性眩晕,中耳炎、鼓膜穿孔、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出血、鼻腔肿瘤、咽炎、扁桃体炎、声带、声带息肉及咽喉部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