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生完孩子出院的时候,医生会嘱咐千万不要随便动宝宝的小耳朵,可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耳朵里慢慢就有了脏东西,这是一部分自认为爱干净的妈妈就着急了,总想着给孩子弄出来,其实,医生的叮嘱是有道理的,家长且不可盲目操作。
前几天,山西农村的一位年轻妈妈,抱着8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孩子不停的哭闹,并且左耳朵处有脓性的液体渗出,借助灯光检查,竟然发现孩子耳朵里面有块“小肉球”把耳朵堵住了,通过进一步详细检查,孩子被诊断为外耳道乳头状瘤,并被告知需要对孩子进行手术治疗。
真是“事出无常必有因”!原来这位年轻的妈妈发现8个月大的宝宝,耳朵里有很多脏东西,认为孩子遗传了他爸的体质,爱出汗而且毛发很浓密,肯定属于“油耳朵”,看到孩子耳朵里面黄黄的油油的脏东西,就找了块牙签,试着给孩子掏了掏,结果就这样悲剧发生了,为此,这位年轻的妈妈感到非常懊悔。
2为什么幼儿不宜掏耳朵?国内著名耳鼻喉专家周林教授就说过:“许多孩子家长认为耳屎对宝宝有害无益,所以常常动用诸如牙签、棉签、耳勺等器具去掏宝宝的耳屎,而且一定要掏干净为止。大家觉得这并没什么不对。但经常给宝宝掏耳屎,对于宝宝的健康可是有害的。”
宝宝的外耳道还远没有发育成熟,而且外耳道由于大多呈扁平缝隙状,不容易操作,加上耳内皮肤很娇嫩,经常掏耳屎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轻者掏伤耳内皮肤而引起炎症,生疖长疮,严重的可能会把鼓膜捅破,导致宝宝听力损伤。
这个孩子的耳朵就是受到刺激形成了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它是良性的,可以用手术的方法切除,但切除后容易复发,而多次复发后就有可能转化为癌症,对生命构成威胁。所以,一定不要随意给孩子掏耳朵!
什么时候才能掏耳朵?4六龄童听不见只因耳内被堵满日前,一名6医院就诊,诊断结果竟是只因耳内被堵。专家称,满脑袋疼痛、听力下降、鼓膜穿孔、中耳炎……这些严重的症状,或许罪魁祸首是一团耳屎。
聪明、活泼的囡囡是一家人的宝贝,可这些日子不知道怎么了,似乎她听力下降许多,奶奶叫她好久才有反应,看电视动画片的声音居然开到了最大,这可急坏了一家人。
来医院一检查,孩子的听力并没有损坏,仅仅是外耳道内堵满耳屎,把声音进入耳朵的通路堵上了。在医学聚光灯下,囡囡妈妈看见孩子的耳朵里有一大团耳屎,医生小心翼翼地将其镊出后,妈妈小小声叫了一下囡囡,这回孩子可是迅速做出了反应。
5专家:孩子耳屎该掏还得掏统计分析,发现近几年中小学生发生“耵聍(俗称耳屎)栓塞”的现象十分严重。其典型特点是,小学生发生率高于初中生,初中生发生率高于高中生,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
大多数家长认为,千万不要给孩子掏耵聍(俗称耳屎),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临床表明,虽然不提倡对耳道内的耳屎作过多的清理,但是,广大家长一定不能忽视耵聍栓塞的问题。
若孩子耳道内耳屎分泌过多,或者外耳道狭窄,那么耳屎就不易排出,逐渐结成硬块阻塞外耳道,很容易形成耵聍栓塞。若不及时掏出来的话,耵聍栓塞会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硬,导致压迫外耳道的皮肤,时间长了,可诱发外耳道皮肤糜烂、肿胀及肉芽形成。
再加上在洗脸、洗头发、洗澡或游泳时,耳朵进水可将耳屎栓塞泡胀,引起外耳道发炎,发生疼痛感。耵聍栓塞若紧贴耳膜,还可引起压迫症状,如耳鸣、头晕,甚至引起反射性咳嗽、头痛等,严重的还会引起鼓膜穿孔、中耳炎等,导致听力下降。
所以,广大家长应该引起重视,及时观察孩子的耳道分泌物情况,尤其是分泌物比较多、代谢旺盛的孩子,更要注意定期清理耳屎。如果孩子耳道内有较多的耳屎堆积,家长切勿置之不理,应小心谨慎地掏出来;同时,注意不能让孩子自行处理,以免酿成大祸。
6正确清洁耳屎的方法有的家长为清除小孩耳内较多的耵聍,便常用发夹、牙签、火柴棒、掏耳勺等掏挖孩子耳朵内的耵聍,这种作法是不科学的。
给孩子掏耳屎一定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掏耳勺和掏耳夹,家长也不可在宝宝挣扎和反抗的下掏挖耳屎。在给孩子掏耳屎的时候,必须保证孩子是安静的,轻轻的帮孩子清理出耳屎。
发现小孩耵聍多,家长在掏挖耳朵内的耵聍时,必须慎重、轻拭。
若难以取出耵聍,应在医生指导下,先向耳内滴几滴香油或一般的滴耳油,然后由五官科医生在额镜、耳镜配合下直视取出。
如孩子常有较多的耵聍,医院取出。平时注意保持外耳道的干燥,避免发生耵聍栓塞,引起局部的感染,对小孩子来说十分重要。耵聍特别多的小孩,常伴有外耳道炎症,家长一经发现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二胎时代已经来临
敢生的你一定要知道怎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