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鼻子不通气、流鼻涕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用纸巾用力把鼻涕擤出来。
但有时擤得太用力,可能还会感觉鼻子有点痛,耳朵有鼓胀感,脑袋也嗡嗡的。有时候这种症状能够自行缓解,但严重时可能引起中耳炎、加重鼻窦炎症。其实,这些症状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你擤鼻涕的动作很危险!
清理鼻涕可不就得靠擤吗?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慈军却不推荐这种“暴力通鼻法”。她告诉我们,这两天门诊接诊了一位7岁小女孩珍珍,就在擤鼻涕这件事上吃了苦头。
这周气温变化很快,早晚温差也大。上小学二年级的珍珍感冒了,鼻涕流个不停。班里有不少同学也感冒了,大家有时就像竞赛一样,擤鼻涕的声音此起彼伏。爱干净的珍珍每天擤鼻都会用掉好几包面巾纸。
今天早上一起床,珍珍就嚷嚷着耳朵里面痛,听声音也模糊了。妈妈就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
听过珍珍的描述,慈军主任对珍珍进行了耳内镜检查,确定了珍珍是因为擤鼻涕的方法不正确导致患上了中耳炎,估计需要一周左右的抗炎治疗。
资料图片:小朋友在耳鼻咽喉科接受耳内镜检查
正常擤鼻涕怎么会导致中耳炎呢?
慈主任解释,我们的鼻腔与中耳之间有一条叫做咽鼓管的通道。感冒擤鼻涕时,如果用力过度,或同时捏住双侧鼻孔向外擤鼻,会导致鼻腔内压力突然增加。这种突然增加的压力就可能导致鼻腔内的分泌物、细菌等微生物通过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造成中耳感染,诱发中耳炎,出现耳痛、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
简单地说,就是感冒时擤鼻涕,容易将鼻腔内的病原“吹”到耳道内,引起中耳炎。另外,擤鼻涕时过高的鼻腔压力还会导致鼻出血,也可能让包含着细菌、病毒的炎性分泌物进入鼻窦,加重鼻窦炎症。
慈主任补充,因为儿童的咽鼓管尚未发育完全,较成年人更短、宽、直,因此,儿童不正确擤鼻涕更容易引发耳部症状,严重的会引起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
图片来源:《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如何正确清理鼻腔?
慈军建议:清理鼻腔前应先深吸一口气,再用手指轻轻按住一侧鼻翼,另一侧鼻孔轻轻、慢慢擤出,再换对侧同样方法处理。
注意动作要轻柔缓慢,不要两侧鼻孔同时擤鼻,更不能同时“捏紧”两个鼻孔擤,以免造成损伤。
哪些方法能缓解鼻塞、流涕症状?
1、多喝热水。喝水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稀释堆积在呼吸道中的黏液,助于清除鼻涕。另外,温热的液体不仅能起到舒缓喉咙痛、鼻窦疼痛的作用,上升的蒸汽也有助于疏通被鼻涕堵塞的鼻道。
2、热敷缓解闭塞。可以采用热敷的办法来减轻鼻塞和肿胀感,帮助鼻涕充分排出。
3、睡觉时抬高头部。如果因为流鼻涕、闭塞而睡不好觉,可以垫高枕头,轻微抬高头部,帮助鼻子恢复畅通呼吸、排出鼻涕。
4、可以用海盐水喷鼻。注意不要自行用清水洗鼻,以免破坏鼻腔黏膜。
5、按摩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以刺激穴位达到缓解鼻塞的目的。
6、至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鼻腔盥洗、鼻喷剂治疗。
最后,慈军主任提醒:擤鼻涕出现耳闷、耳痛等症状时,一般会短期内自行缓解,如自行缓解不了,有可能是得了中耳炎,应及时前往耳鼻咽喉科就诊,以免病程迁延,造成耳道流脓流水、听力下降等严重症状。
主要文字来源:耳鼻咽喉科张媛
党政综合办公室编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