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宝宝耳朵容易出现进水的情况,比如洗头洗澡时,平躺着喝奶时,耳朵容易进奶液;平躺着哭鼻子时……耳朵进水的情况发生太多了,家长们一定要了解宝宝耳朵进水后,该如何护理。宝宝耳朵进水怎么办?方法1:让宝宝侧躺在我们的大腿上,进水一侧的耳朵向下。用手掌紧压宝宝的耳根,然后快速松开,连续几次,将水“吸”出来。方法2:用手指轻轻按压宝宝的嘴唇,诱使其做张嘴动作,反复几次,以便活动颞下颌关节,促使水从外耳道流出。方法3:固定宝宝的头部,用消毒棉签伸进宝宝耳朵约一厘米处旋转,将水拭干。爱护宝宝耳朵,6不做1不捏紧两侧鼻子,用力擤鼻涕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容易引发中耳炎。正确做法:01.家长可以用专用洗鼻水,对着宝宝鼻孔轻轻一喷,鼻涕都出来了。02.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鼻。2不教宝宝捂嘴捂鼻打喷嚏有的家长习惯用手捂住嘴巴和鼻子打喷嚏,于是也教宝宝这样做。其实这样并不好。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容易引起急性中耳炎。3不捏鼻子灌药捏着鼻子,宝宝就闻不到药的味道,灌起来soeasy对不对?捏鼻子时宝宝会挣扎哭吵,这样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宝宝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另外,宝宝的鼻腔粘膜、血管比较娇嫩,捏鼻子喂药时,家长的力度如果没控制好,还会导致鼻粘膜和血管损伤。4不要给宝宝掏耳朵宝宝的耳朵里面有耳屎,爱干净的家长会忍不住给孩子掏。如果不小心损伤耳膜,也不能马上发现,宝宝因为疼痛而哭闹,哄哄也就当没事了,直到过几天突然发现宝宝的耳朵流血或者流脓,医院就诊,耳朵往往已经感染了细菌。其实,耳屎一般会随着身体运动及口腔的张合,向外移动自行排出。如果发现未脱落的耳屎结成硬块,堵塞耳道,也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业工具取出,切勿自作主张。5不让小宝宝平躺着喝奶让小宝宝平躺着喝奶,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小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奶水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6不要用力拍打宝宝的脸家长的大手拍在宝宝的小脸上,很容易打到了耳朵。宝宝的耳膜在大力冲击下可能受到损伤,出现穿孔。如果损伤到耳膜而家长没有发觉,穿孔的鼓膜会使中耳与外界相通,除了对听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外,还会失去保护作用,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都会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脓,情况严重又不及时治疗的话,还会引发脑膜炎等其他疾病。有关小耳朵的秘密还有很多,需要家长朋友们注意学习和鉴别,平时更要多多留意宝宝的情况,当发现有任何异于平常的行为改变时,记得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员哦。*本文由我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黄录群医生审定。
医
生
介
绍
黄录群
副主任医师、耳鼻喉科负责人
◆黄录群医生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曾任其兼职副教授。医院进修,医院、复旦大医院、医院、四川医学会等培训学习。从事耳鼻咽喉科工作30多年。加医院之前,曾先后在成医院、医院、医院工作。擅长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杂症的诊治。擅长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切除手术、喉显微外科手术,鼾症手术、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低温等离子治疗咽喉部、鼻腔微创手术及海扶刀微创技术等手术。尤其对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过敏性鼻炎、鼻出血、儿童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中耳炎、耳鸣、耳聋、眩晕等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黄医生曾荣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成都军区司令部“爱军精武标兵”称号,多次荣获成都军区司令部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带教老师”“先进个人”。担任四川省耳鼻咽喉科医学专委会会员、原成都军区医学专委会委员。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李亚辉
主诊医师
◆李亚辉医生毕业于四川大学,曾先后在医院参加新生儿听力筛查、电子喉镜培训学习,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从事耳鼻咽喉科工作10年。加医院之前,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工作,多次医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李医生擅长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声带息肉及扁桃体切除手术,低温等离子治疗咽喉部、鼻腔微创手术。对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儿童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耳聋等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ysbj/11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