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栓塞
并发症
继发感染
耳部进水可引起外耳道皮肤浸渍,进而可引发外耳道感染。患者出现外耳道皮肤红肿、耳部疼痛、耳部异味和难闻的耳溢液。
治疗时医生先去除耵聍、清理耳部脓液,同时可使用具有杀菌功能的滴耳剂或抗生素滴耳治疗。
病情较严重难以控制者,或伴有糖尿病者,还可在前期规律使用全身性抗生素治疗。
外耳道和鼓膜外伤
外耳道及颞骨骨炎
该并发症多见于糖尿病人群,冲洗治疗时冲洗不当可引起外耳道及颞骨的炎性反应。因此,对于糖尿病等抵抗力低下人群,应尽量减少治疗损伤,或可考虑使用酸性制剂,以降低外耳道的PH值。
外伤多由高压冲洗或吸引器引力较大引起,外耳道可出现破损、出血、鼓膜穿孔,严重者还可出现不可恢复性听力受损及平衡功能异常。
若治疗不慎造成皮肤破溃出血,医生通常会及时用药,以预防感染。鼓膜穿孔严重者,可在全麻下行鼓膜修复手术。
日常
应注意定期检查耳道、清理脱落耵聍,以避免耵聍栓塞。
家庭护理
对于老人、儿童、智力低下人群,家属应注意为其定期检查耳道,清理脱落耵聍,避免发生耵聍栓塞。
日常护理
洗澡及游泳时,患者应防止耳内进水,以减少耳道感染。
应避免使用棉球清理外耳道,避免将耵聍推入外耳道内测加重栓塞。
避免用挖耳勺暴力取出耵聍,以免造成外耳道及耳膜损伤。
日常病情检测
冲击或吸引治疗后,患者应再次随访,进行耳镜检查。医生会检查耵聍栓塞时无法看到的鼓膜,并确认其有无损伤。
耵聍分泌较多或长期佩戴助听器人群,应定期复诊,一般间隔时间为6个月为宜。
特别注意事项
易于出现耵聍栓塞的医院进行耵聍栓塞相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