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疾病治疗 > 常挖耳朵可能致癌真不是吓你的哈

常挖耳朵可能致癌真不是吓你的哈

  3月3日是第17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个国际爱耳日。然而,却有不少人忽视了耳朵健康,有的人爱长期掏耳朵,有的人爱长期戴耳机听音乐,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听力筛查……

  在耳鼻喉科医生看来,很多我们不经意的小动作,实则隐藏着大风险。比如经常错误地挖耳朵,不仅不能起到清洁效果,反而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甚至发生癌变。

此外,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煲电话粥等坏习惯,对听力也是一种慢性伤害,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案例A1/常掏耳大爷患外耳道乳头瘤

  今年70岁的丁大爷一直身体都很硬朗,但医院的一份检查报告,却让他傻了眼。“我又不抽烟又不喝酒,怎么会得癌症?”经过对老人生活习惯的梳理,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晋医生帮他找到了原因——经常挖耳朵。

  原来,丁大爷很喜欢掏耳朵,时不时就会到公园、茶馆找人掏一掏。他的耳道因经常受刺激,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曾三次手术切除。

  “掏耳朵的工具不干净,没经过消毒处理,很容易传染疾病,耳道皮肤难免有损伤,易感染病毒、细菌,甚至于梅毒。”王晋说,科室1年多先后有6例以“外耳道乳头状瘤”收治的住院患者,病检结果为尖锐湿疣,年龄从45岁到80岁不等,这些人大多具有喜欢挖耳朵的坏习惯。

  “很多老年人喜欢掏耳朵,掏不干净,反复刺激,耵聍越来越多,耵聍栓塞,把外耳道鼓部破坏了。”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海兵说。

案例A2/女孩掏耳朵不慎被撞致耳膜穿孔

喜欢掏耳朵的人还可能遇到“意外”。近日,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吴天杰就接诊过这样的病人。

20多岁的小张在办公室掏耳朵时,被同事撞了一下,这一撞可不得了,直接导致右耳耳膜穿孔。吴天杰称,“她的右耳耳膜有0.2毫米的穿孔,服用抗生素能够自愈,但如果不小心撞成大穿孔,就要进行手术修补耳膜了。”

耳膜穿孔直接导致听力减退,如果不慎进水,则很可能引发中耳炎,导致耳膜永久性穿孔。并且,不是所有耳膜穿孔都能治愈。

吴天杰建议,最好不要自行掏耳,如果觉得耵聍太多,医院由医生查看,其次,如果要自行掏耳,不要到人多的地方,避免被撞到;再次,掏耳次数不要太过频繁,最后,8岁以下的小孩最好不要掏耳,小孩比较顽皮多动,掏耳时容易导致耳膜穿孔。

预防:

  减少不必要的挖耳朵次数。“耳屎”可防止霉菌等感染,并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等,还可防止小虫接近。

另外,“外耳道乳头状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术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后,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恶变率为2%。

自己在家里掏耳朵应注意些什么呢?

王晋说,首先挖耳勺要放在干净的地方,掏之前用酒精擦一下。挖耳勺应该是自己单独使用,如果其他外人挖了,特别是比如有脚癣的人摸了,很容易传染。

如果遇到耳朵发痒,切忌用发卡、牙签、指甲等逞一时之快,最好的办法还是用75%浓度的酒精棉签擦拭,同时把棉签裹紧,以免棉球掉进耳朵里。

“另外,耳朵里进异物千万不要自己用手抠,或者自行用镊子夹、棉花棒等方式取异物,医院就诊。”王晋回忆说,他收治过一位9岁的小女孩,自己用手将松动的乳牙拔出来,放到耳朵边玩耍,一不留神,牙齿滚进了外耳道狭部,全麻下才勾取出来。

这些年,他和同事从不少小朋友的耳、鼻中取出过小珠子、花生、黄豆、绿豆等各种异物。

案例B/常熬夜大学生突发耳聋

  去年11月,成都一位20岁的大三学生小华就为了准备考证,在持续熬夜后出现了耳鸣和耳塞,到医院治疗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另一名在读大学生也出现了类似问题。小川20岁,大学三年里,他长期戴耳机学英语、听音乐,后来他逐渐发现,自己焦虑不安,与别人交流时,需要对方大声喊才能听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海兵称,“检查发现,他的双耳听力损失达80分贝,属于严重听力受损”。现在,小川只能配戴助听器了。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兰艳丽表示,如果出现突发性耳聋,即使早期得到治疗,也不可能全部治愈,只有约1/3的人听力能恢复正常,有1/3仅恢复部分听力,还有1/3的人可能听力基本丧失。

预防:

  生活和工作要有规律,尽量减少连续熬夜或处在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时间。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接触噪音。

此外,还应积极治疗可能与突发性耳聋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及其他使血液黏滞度增高的疾病。

案例C/听力受损孩子暴躁成绩差

  8岁的亮亮在老师、亲戚的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总是全班倒数,所以经常被要求请家长。此外,他说起话来也不利索,表达不清楚的时候常常自己火冒三丈,把脾气发泄给别人。

  一年前他被妈妈带医院检查耳朵,发现亮亮有重度听力损失。医院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副主任医师邹凌说,亮亮出生时没有做听力筛查,长大后也没有及时就医,造成语言能力受限,脾气变得暴躁。

庆幸的是,在佩戴了助听器半年后,亮亮的生活、学习都发生了变化,“成绩从倒数变成了中等水平,性格也不那么‘毛’了。

“中度至重度听力损失患儿对声音有一定反应,比起极重度听力损失更容易被忽略。”邹凌提醒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更重要的是进行早期的听力筛查。一般孩子出生一个月内需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3个月内进行诊断,6个月内进行康复干预。

预防:

  中度至重度听力损失患儿对声音有一定反应,比起极重度听力损失更容易被忽略。因此,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进行早期的听力筛查。

一/组/数/据

去年成都名新生儿查出听力损失

医院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是四川省唯一的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根据这里的数据——

年该中心共对近名儿童进行听力检测,发现人有听力损失,约占35%;共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多人次,其中筛查出的听力损失新生儿有名,约占12%。

“这个比例算是比较高的。”据邹凌介绍,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原因中,遗传因素占40%,新生儿黄疸、孕期病毒感染、射线等有毒物质接触等环境因素占60%。有这些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发生听力损失的发病率达到30%以上,但超过60%的儿童听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

 

盘点那些不好的用耳习惯1、用硬物掏耳朵

2、掏耳朵频率过高

3、在容易被碰倒的环境下掏耳朵

4、长期戴耳机,耳机音量过高

5、在公交车内、地铁里、大街等嘈杂环境下,戴耳机听音乐、打电话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蕾周家夷宁芝

华西都市报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赵宇教授处获悉,由他本人发起创办的“罩爸带你听”慈善项目,将重点帮助一些经济困难的听力障碍患者。

(以下图说,可点击后放大观看)









































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什么药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jbzl/210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