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病例病理 > 耳朵常见疾病的防治

耳朵常见疾病的防治

耳朵常见疾病的防治

1、耳鸣耳聋

耳鸣、耳聋是指听力异常,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音,称为耳鸣;若听觉减退、甚至消失者,称为耳聋。耳聋多由耳鸣发展而来,故耳聋又常兼有耳鸣。老年性耳聋主要是由于年龄增长,与身体的整体器官衰老有关。老年人患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症而伴老年性耳聋约占70~80%。

主要症状:老年听力减退,耳鸣声低微,开始对高频音听不清,以后听力逐渐发生障碍,以至耳无所闻。本病渐起者、久治不愈等虚证者居多,多伴有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等症。

防治要点:1.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可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2.合理安排生活,注意饮食调节,常食素食,减少高脂血症。身心要愉快舒畅,避免噪音刺激,加强耳朵的保护。3.不要滥用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以及奎宁等可引起耳聋的药物。4.除了辨证用药用膳外,平时根据本人的体质选用简便易服的中成药。肾阴不足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肾虚、肾阴阳两虚或气血亏虚者,龟鹿补肾液长服可改善可获效。如属肝阳上亢、肾阳不足者可选用磁珠丸。5.要戒除不良的嗜好,如吸烟、酗酒等,以防止耳组织及听神经的提前老化、耳鸣、耳聋的过早出现。

2、中耳炎

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有发生,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

主要症状: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治疗方法: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中耳炎的注意事项

飞机起飞或下降时,可吃零食,使用吞咽、软腭运动、下颌活动等动作来减少得病机会。

得病后,可以做自我耳咽管吹张术,不拘时间和次数。

尽量多休息,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

保持情绪稳定,并注意按时服药。

如有鼓膜损伤,则要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洁净与干燥,也可用消毒药棉松松地堵塞在外耳道口。

如有鼓膜损伤者,注意淋浴、洗发时防止水液侵入。游泳是例所禁忌。









































专科治疗白癜风方法
北京白癜风治疗效果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blbl/9552.html

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