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氛围,眼睛和耳朵是我们每天用得最多的,但是我们却将它的健康置至身外,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14岁儿童总数超过2.2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听力残疾现残率达到2.11%,据此推算,全国0~14岁听力残疾儿童总数超过万。
拥有正常的听力真的很重要,对于新生命们,我们应该更有义务要保护好她们的耳朵,保持良好的听力。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儿童听力减退的一些原因。
1、中耳炎
由于耳咽管解剖结构上的特点,幼儿在伤风感冒、以平仰位置吸吮乳汁或恶心、呕吐时,常常会引起中耳腔的细菌感染,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当中耳腔内脓液不断增多时,孩子会因耳痛加剧而大哭,中耳腔内脓液增多的压力也会引起鼓膜穿孔、破裂。
2、掏耳
当孩子叫嚷耳朵痒时,有些父母会信手取来发夹、短木棒、毛线针等物,甚至直接用纤长的手指甲,在孩子的耳朵里盲目掏挖。这时,只要稍有疏忽或不慎被他人碰撞,极容易戳破孩子耳道深处的薄薄的鼓膜,造成鼓膜破裂、穿孔,不仅引起耳痛、出血,而且还使外耳与中耳腔直接相通,细菌也就乘虚而入,引起感染,要知道鼓膜参与声音传导,若鼓膜穿孔会直接影响儿童听力。
3、外伤
耳外伤原因包括:孩子淘气时,有些父母盛怒之下,不分清红皂白给孩子几个巴掌;喜庆佳节,燃放的鞭炮突然在孩子耳边爆炸,巨大气浪直冲耳道内鼓膜;游泳时,孩子一侧耳朵先撞击水面;以上外伤都会造成鼓膜破裂、穿孔,直接造成听力减退。
4、儿童听力障碍防治误区:
“0~7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听力损失不仅会造成言语发育迟缓或聋哑,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展,造成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宁视君提醒家长们,一定要正确预防、及时发现孩子的听力问题,尽早治疗,确保孩子的听力健康。那么我们经常会出现些什么误区呢?
1误区一:只做筛查不管监测“什么?孩子听力有问题?怎么可能呢?他出生的时候做过听力筛查,没问题啊!”面对医生的诊断,有些家长很不理解,认为新生儿听力筛查过关了,就等于孩子的耳朵被盖上了永久健康的红章。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已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展,但这种物理检查手段只能测出孩子当时是否有听力异常的可能,不能给出孩子是否属于耳聋高危人群的提示。比如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的孩子,只要使用了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就很容易导致耳聋。除遗传因素外,药物中毒、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都可能在后天给孩子带来听力障碍。
除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外,新生儿的耳聋基因检测也是对听力保健的重要一环,医院采集孩子的足跟血送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基因检测即可。若结果异常,就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并定期监测。
此外,家长还应医院做健康保健,并在日常生活中密切观察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变化。一般,3个月婴儿就会对强声音有反应,半岁前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9个月时能主动向声源处转脸,不晚于1周岁会有言语意识,家长对此应有所重视,测试孩子听力的时候,一定要避开孩子除听觉之外的其他感觉,如视觉、触觉等动作。一旦怀疑异常,医院做听觉功能检查,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误区二:耳病只让耳科看“你说我家孩子耳朵有毛病,干嘛还让我们看神经科大夫”,医院就诊的过程中,一些耳聋患儿家长对看病的流程提出了质疑。张杰主任解释说,耳病不只需要耳科专家治疗,比如一些听力障碍儿童表现出来的智力异常可能还跟脑部发育有关,需要相关科室配合检查,以明确治疗方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多学科协作治疗,受益的是患者”,张杰主任举例说,医院人工耳蜗植入流程为例,手术前后,还需要除系统化听力学、耳科学专家之外的小儿神经科、麻醉科、影像及护理人员的联合参与,这样的团队协作,既保障了手术的成功开展,又能对手术疗效做出更准确的预估和评估,医院的特色和优势所在。
“在国外,一个优秀的人工耳蜗治疗团队,还包括一名言语康复师和一位社会工作者”,张杰主任说,手术之后的言语康复训练和听力障碍儿童融入社会的能力都对治疗效果影响很大,可以说“一个都不能少”。
据悉,为了更好地为听力障碍患者服务,医院五官科专门开设了耳科门诊,每个工作日均都有人工耳蜗治疗团队的专家出诊。
3误区三:人工耳蜗,植入就是痊愈。人工耳蜗是目前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进行听力重建的有效方法,然而,其动辄几十万的设备费让不少家长望而却步,那些抄了家底给孩子做完手术的家长则对疗效满怀期望,以为只要植入了便是痊愈了,孩子就能像正常人一样听到声音、开口说话了。对此,宁视君提醒家长们应对该手术疗效有科学的认知。
数据显示,人工耳蜗引入我国已有近20年,大量耳聋患者通过这一手术开启了声音的世界。
一些家长,正是看到了太多康复效果明显的案例,便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有了过高的期望。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都可以获得相同的术后效果,手术的疗效与患者自身条件、人工耳蜗的性能、手术状况、以及术后康复训练等密切相关。为了达到良好的听觉及言语康复效果,术后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估,适当调整,以达到最大化的康复效果。
4最可怕误区:佩戴助听设备很丢人。“你会觉得近视是残疾吗?会向一个戴眼镜的人投去异样的眼光吗?肯定不会,那你为什么会觉得佩戴助听设备很丢人呢?”在门诊上,张杰主任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切症状表明孩子非常适宜佩戴助听设备,家里经济也没有问题,可家长就是不能接受在孩子耳朵上加点东西,宁可孩子以后真的又聋又哑,至少别人看不出异常来,也不愿意因为佩戴助听设备而在第一眼就被人歧视。
所以,每一次遇到那些有顾虑的家长,张杰主任都会告诉他们,从言语发育的角度讲,人工耳蜗植入越早越好,而且安装助听设备就好比给耳朵配了副眼镜,一点都不丢人,反而会大大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借此呼吁社会,向对待近视眼一样对待耳聋患者,他们没有残疾,不过是听力差了一点,就像你的视力不太好一样。
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周瑛
资讯有态度广告有温度
爆料
商务合作:-
身上有白癜风怎么办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