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
中耳炎会引起听力下降,如果成为慢性很难彻底治愈,反复发作会使听力不断下降,导致耳聋,需要有一定的警觉性,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什么是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中耳炎发病的机会。
可引发中耳炎的小事情
生活中还很多小事不经意也会引发中耳炎,应注意防范。
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游泳时水中外耳道流入,或喝水咳呛时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都容易引发中耳炎。
吸香烟也会引起中耳炎。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可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给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影响听力。
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还有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也容易对耳朵造成组织性的损伤,引起慢性中耳炎。
中耳炎预防方法
中耳炎要从小预防,可采取一些措施降低患中耳炎的几率。
1.正确的擤鼻涕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擤鼻涕时要温和而不要用力过猛,否则会导致耳朵感染。还应教孩子不要捏住鼻子强忍喷嚏,因为这样也会使感染进入耳朵。
2.戒烟。至少别在家里抽烟。
3.预防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4.避免在婴儿仰面躺着的时候用瓶子喂奶或其他婴儿食品。
5.飞机起飞或下降时,可吃零食,使用吞咽、软腭运动、下颌活动等动作来减少得病机会。
6.游泳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怀疑孩子耳朵被感染时尽快看医生。年龄较小孩子不能描述耳痛,需注意预示耳朵感染的相关征兆,如:孩子拉扯或抓挠耳朵;听力或平衡出现问题;比平时更爱哭闹;耳内有液体流出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