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太大也损听力
刘晖指出,除了先天原因,预防听力残疾最基本、经济、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是远离危险,保护听力。
耳毒性药物、噪音和精神、情绪紧张是引起听力下降的常见因素。所以要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低,更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对青少年,应该避免滥用抗生素,降低耳中毒风险。
噪音污染,严重危害听力,人若长时间接触轰鸣、喧闹、喧哗等噪音,可使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青少年,应尽量避免去吵杂的环境,而且听耳麦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高,经常按摩耳朵。
注意调节负面情绪,因为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及情绪激动可使听力短期内下降造成突发性耳聋;青少年学业压力较大,应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
发现耳病,挽救听力
除听力下降外,耳病还可表现为耳流脓、耳鸣、耳堵塞、眩晕等不适。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有一部分患者仍然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提高听力;对新生儿,应该在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开展早期诊断和干预。60%的耳聋与遗传因素有关。通过孕期母亲或新生儿的耳聋基因筛查,可以早发现耳聋敏感个体、迟发性遗传性耳聋个体,通过早期干预和康复,有效地预防耳聋的发生。
防治耳病提高听力
科学的爱耳护耳,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能有效保护听力:外伤及感染性疾病是引起耳病及进一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常掏耳朵,易引起耳道感染、发炎,还可能造成鼓膜穿孔。耳道奇痒时,切忌自行挖耳,可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青少年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
总结儿童抵抗力差,而且耳朵与鼻腔相通的咽鼓管宽、短、平、直,经常鼻腔逆行感染,会引起儿童中耳炎和听力下降,应该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减少感冒次数,同时鼻、耳一起治疗,就能减少听力损失的几率。
(来源:《三秦百姓健康》杂志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刘晖)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怎么治疗白癜风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