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之后,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
2.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并远离烟酒。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3.慎用或禁用对耳蜗有损害的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引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性药物,因此,避免滥用这类抗生素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大措施。家族中有耳毒性药物过敏史者更应慎用此类药物;可以致聋的药物主要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这些药物易损害内耳、耳蜗(听觉感受器),前庭(平衡感受器),造成耳聋和平衡失调。耳蜗中毒症状主要有:用药期间或停药物以后,出现高调耳鸣,听力下降,并且逐渐加重。前庭中毒的症状主要有:眩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和平衡失调。
4.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音。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音会损害耳蜗外毛细胞,损伤内耳,从而导致噪音性耳聋。工厂的噪音会导致职业性的噪音性耳聋,卡拉ok等噪音很大的娱乐场所应尽量不去,另外也应避免长时间用耳机,否则会引起听力减退。
5.经常按摩耳朵。按摩可促进耳部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插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抽出,如此连续做10次。
6.不要随意掏耳朵。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掏耳朵时,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7.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疾病。这类疾病可能会引起内耳的病变。
8.预防游泳性耳病。硬块耵聍可以形成栓塞,耳朵进水,耵聍变软膨胀,影响听力,刺激耳道,引起发炎。如果耳膜已经穿孔,则不要游泳,以免引起各种疾病的复发。夏季游泳前需做体格检查。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游泳时最好用耳塞,头部仰起,高于水面。游泳不要深潜水,一是深水会对鼓膜有压力,二是易引起眩晕,造成危险。
9.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10.耳廓外伤、冻疮时要严格防止感染,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此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11.病毒感染(如麻疹、腮腺炎、耳带状疱疹等)常并发感音神经性聋,需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12.避免打击头部,更不可掌击耳部。前者可并发听力损害,后者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听力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13.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撸鼻方法: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14.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旅行,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白癜风恢复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