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很多人开始游泳避暑消夏,这也成为不少家长陪伴孩子的夏季运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孩子在游泳后都会患上不同程度的游泳性中耳炎。就在上个月,6岁女孩妮妮在妈妈的陪同下在游泳池学游泳,隔天晚上妮妮突然感觉耳朵特别疼,而且伴有发烧,入院检查后被确诊为急性中耳炎。近日,医院采访时了解到,夏季因为游泳方式不当造成耳朵进水诱发中耳炎的儿童病例明显增加。为此,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彭易坤提醒,如果演变成化脓性中耳炎,很可能会出现鼓膜穿孔的后果,治疗不及时会能影响孩子的听力。
“游泳性中耳炎”常常盯上小孩
“每年到了游泳旺季,门诊每月总能接诊二三十例中耳炎患者,而大部分是4-10岁左右的孩子。”彭主任称,小孩游泳常被“游泳性中耳炎”盯上是因为其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全,是较容易发炎的部位。加上咽鼓管尚处于发育阶段,特别短又宽而扁平,管口常呈开放状,而且与中耳相连通,鼻咽部要是发生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就容易通过咽鼓管感染到中耳,引起炎症反应。
此外,很多小孩都是游泳初学者,鼻子呛水的情况并不少见,一旦呛水,水中的细菌容易经鼻腔和鼻咽部逆行至咽鼓管并蔓延到中耳腔黏膜,使其水肿感染,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俗称“脓”)流不出来,从而造成急性中耳炎。彭主任介绍,中耳炎病情可大可小,初时会感觉听力下降,过几天才发生耳痛、流涕、打喷嚏等症状。若未经及时治疗,中耳炎有可能演变成中耳乳突炎,甚至可能发展成脑炎,特别是儿童。
在治疗游泳性中耳炎上,彭主任建议连续使用外用消炎药水和口服药。可往往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病情,也不遵医嘱按时治疗,有的感觉耳朵不流脓了,就停止用药,这样就会导致急性中耳炎转变成慢性中耳炎。严重者造成耳鼓膜破损、穿孔,长期不愈会导致听力等永久性伤害。而反复诱发中耳发炎流脓,更可能引起听力丧失或严重感染。
如何识别游泳性中耳炎
彭主任建议,家长陪同孩子游泳后,如出现以下症状,应尽快就医。如孩子反映听力下降,听不清、耳鸣,耳膜有“咕噜咕噜”的声音;如果是幼儿,可能会表现为爱抓耳朵、哭闹,尤其在晚上;而本身有鼻窦炎的孩子,出现以上情况更须留意;孩子常常喊耳内疼痛,感到听力下降。
对于如何预防游泳性中耳炎?彭主任提醒,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内有病变、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正在流脓的患者暂时不宜游泳,这些情况下游泳都会诱发中耳炎或是加重中耳炎。而对于孩子而言,以下几点要注意:
1.游泳前清理外耳。有的孩子外耳道分泌物较多,游泳前清理一下外耳,及时清理外耳道耵聍,避免耵聍被泡涨后引起疼痛发炎。
2.游泳时给孩子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耳道进水,使用鼻夹防止呛水。
3.尽量不让孩子做跳水等动作,避免呛水,同时也能避免耳朵直接受水拍击,发生鼓膜外伤。
4.游泳后别掏耳朵。游泳后耳内有水,掏耳朵容易造成耳朵损伤,从而导致炎症。
-TheEnd-
文/班亚
图/网络
?本周刊由贵州都市报独家打造,欢迎转发敬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