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并发病症 > 急慢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急慢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很多人小时候都发生过耳朵流黄水的情况,这是耳朵发炎了,西医称之为化脓性中耳炎,中医称之为脓耳。脓耳是指外耳道流出浓浊分泌物,或鼓室内有浓浊分泌物积留,常伴有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多见于急慢性中耳炎,幼儿、学龄期儿童感冒后诱发急慢性中耳炎最后导致脓耳。脓耳多见于少年儿童,多为感冒诱发脓耳的中医辨证治疗:1、风热犯耳证:主要表现:多有慢性脓耳病史,平时耳内潮湿不干,多因感冒或污水入耳,耳内流脓增多,粘浊、色黄,口干口苦,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疏风清热祛湿化浊方药:小柴胡汤加味,酌加银花、连翘、夏枯草、石菖蒲等。组成:柴胡黄芩人参生姜炙甘草半夏大枣风热证多有少阳感冒症状2、水湿浸耳证:主要表现:多有慢性脓耳病史,平时耳内潮湿不干,因感冒或污水入耳后,耳内流出稀薄分泌物,如清水,量多不断,鼓膜多有中央型穿孔,舌苔薄白,脉浮缓。治法:宣肺发表利水祛湿方药:三拗汤合五苓散,可酌加薏苡仁、石菖蒲。组成: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五苓散——白术、猪苓、茯苓、泽泻、桂枝。水湿证有点像沼泽3、肝火犯耳证:主要表现:耳朵剧痛,局部红肿高突,耳膜红肿穿孔,流脓黄浊量多,伴随发热,易怒烦躁,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肝利胆解毒消肿方药: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当归圣地柴胡甘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加减:发热红肿严重可合五味消毒饮;疼痛严重加乳香、没药;大便秘结加大黄;脓排不畅加穿山甲、皂刺。肝火证又红又肿又痛4、邪恋正虚证:主要表现:脓耳急性期已过,耳痛已停,耳内流脓淡黄,无臭味,量多或量少,引流通畅,鼓膜轻度充血,舌淡脉弱。治法:扶正祛邪清解余毒方药:黄芪四君子汤加味,酌加金银花、连翘、黄芩、皂刺、石菖蒲、薏苡仁。组成: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邪恋正虚一般见于老人或者身体虚弱者5、阳虚痰凝证:主要表现:耳内流脓量少,不甚腥臭,鼓膜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息肉,多伴形寒怕冷,腰膝酸软,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治法:温阳补血散寒化浊方药:阳和汤,可酌加乳香、没药、皂刺等。组成:白芥子甘草麻黄桂枝鹿角霜熟地炮姜炭阳虚证一派冰冷之象总结:中耳炎多因感冒所诱发,因此每个家长都要掌握一些感冒的鉴别和治疗,把疾病消除在发生之前才是上上之道。急慢性中耳炎已经形成脓耳,必须积极治疗,因为脓耳很容易造成鼓膜穿孔,一旦发生耳膜穿孔,即使治愈了也留下了后遗症,最后不得不进行耳膜修补手术,这是下下之道。扩展阅读:1、感冒时刻威胁宝宝安全,1分钟学会感冒鉴别;2、流感季节,拒绝输液抗生素,看完这篇文章人人都会治感冒;3、孩子感冒发烧,经常输液打针;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药治疗放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bfbz/1436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