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份我院鼻咽喉科在顺利开展鼓膜置管术、鼓室成形术之后,近日科室团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曹现宝主任的指导下,顺利完成第一台全麻显微镜下乳突根治术。
该患者为76岁高龄女性,因反复左耳流脓多次,伴左耳听力下降耳鸣等不适,曾多次就诊于各个医疗机构,每次就诊使用抗生素后左耳流脓情况缓解,但停药后反复发作。此次,患者再来我院就诊,行颞骨薄层CT扫描提示:左耳乳突炎症征象,经我院耳鼻咽喉科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后,建议患者行手术治疗,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曹现宝主任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手术。该手术属于四级手术,难度系数大,操作精细,对于手术器械要求较高,需在显微镜下完成。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在我国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非常多见的,是一种常见病,是发生在人的中耳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疾病,也是最危及到人们听力的病。
一、主要症状:
耳部流脓、听力下降、耳鸣、眩晕
二、并发症: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主要有颅内并发症和颅外并发症。
1.颅外并发症:主要包括耳后骨膜下脓肿、颈部脓肿、面瘫,以及迷路瘘管、迷路炎所致的眩晕等。
2.颅内并发症:主要包括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脑脓肿、硬脑膜下脓肿,这些情况可能会引起脑组织的水肿,甚至会引起脑疝,引起死亡。
三、治疗
有患者觉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需要手术治疗,发病时通过使用抗生素抗炎、滴药等治疗也可控制症状。甚至有患者觉得建议手术治疗的医生完全是“唯利是图”。其实这完全是中耳炎诊治的一个误区。
药物治疗仅能起到暂时缓解中耳炎局部感染性炎症的作用,所谓治标不治本。只有通过耳显微外科的手术治疗才有希望彻底解决耳朵流脓和听力下降的问题。
为什么需要早期手术治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一个缓慢进展、逐渐加重的病理过程。在疾病的初期可能仅仅是鼓膜穿孔伴中耳粘膜的炎症,此时有效的外耳道冲洗、使用抗生素药物即可将病变局限于中耳鼓室,仅表现为鼓膜穿孔和较轻的听力下降。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在积极控制感染后尽早行手术治疗,可以使手术创伤小、时间短,风险低。患者手术后通常能获得较好的听力并降低再发流脓的几率。
如果不做手术会怎么样?
随着中耳炎反复发作、脓性分泌物不断刺激,炎症向深部和后部扩散,逐步加重,会慢慢的出现: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耳朵长期处于流脓或潮湿状态。此时鼓膜穿孔会扩大,听小骨可能会被炎症、肉芽、胆脂瘤破坏或硬化固定,此时听力明显下降。
一旦合并中耳胆脂瘤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侵及内耳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眩晕,侵及面神经出现面瘫,挤压骨质引起顽固性头痛,炎症入颅引起脑膜炎脑脓肿脑疝等,严重时危及生命。在这个阶段进行手术治疗,不仅范围扩大,手术难度和风险也会增加。
中耳炎手术的目的是什么?
中耳炎手术的目的有三方面:首先,彻底清除病灶,获得一个较为干燥的耳朵,而非长期、间断、反复流脓的耳朵;其次,防止因中耳炎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比如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第三,通过手术修复或重新建立“鼓膜-听小骨-内耳”的传音结构,提高患者的听力。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哪些?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鼓室成形术、探查并重建听骨的鼓室成形术;对于中耳炎肉芽或胆脂瘤侵犯范围较大,则需要行乳突根治术;若患者的听小骨被破坏严重,则需要采用人工听骨来重建听骨链。
四、预防
预防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要从病因来着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可以避免中耳炎侵入,还可以使用全身性抗菌药物,包括局部脓液的清理排出等等,避免迁延形成慢性中耳炎,主要是应对急性期的有效治疗。另外就是消除急性中耳炎不能治愈的不利因素,比如抵抗力低下,要锻炼身体,做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这样才能有效治疗,避免疾病转归为慢性。
END
来源:耳鼻咽喉科
撰文:江海丽
部分图源:网络
排版:杨绍新
校对:刘兴雄
审核:何丽芬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