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儿童中耳炎,这个不起眼的“小病”,却给孩子们闯了这么大的祸……
在我国,平均每8个孩子就有1个分泌性中耳炎或急性中耳炎经历(12.5%)。
大多数的儿童在3岁前至少经历过一次耳朵感染。实际上,医院就诊的儿童每年多达245万。医院耳鼻喉科专家萨耳文统计说,耳朵感染是儿童的第二常见病,仅次于感冒。值得欣慰的是,大多数儿童到4—5岁后会摆脱耳朵感染的困扰,那么在这之前作为父母的你该知道些什么呢?
为什么儿童如此容易患中耳炎?婴幼儿易患此病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他们的免疫系统还正处于发育阶段,使得他们易受感冒或其他病毒的感染;其二是他们连接中耳到喉后部的咽鼓管较短且处于较为水平位置,使得细菌容易从喉部进入中耳。
当儿童感冒的时候,他们的咽鼓管肿胀,鼓膜和咽鼓管之间的空间充满液体,液体带给鼓膜疼痛和压力,而且成为细菌良好的孽生温床,便形成化脓性中耳炎,严重时鼓膜穿孔,脓液流出,疼痛反倒减轻。
到孩子上学的年龄,他们的中耳结构开始发育,免疫功能与提高,中耳炎的发病率就下降。
中耳炎是否传染中耳炎本身不传染,但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是传染的,而它们是中耳炎的触发因子,让孩子和生病的小孩隔离可避免中耳炎的发病,特别是在冬天。
中耳炎的危害性频繁的中耳炎如果不加治疗,会导致永久性听力丧失,进一步延迟和损害幼儿的说话功能。因为在3岁前正常的听力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如果孩子患中耳炎,一定要及时就医。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中耳炎还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象乳突炎、脑膜炎等,或破坏平衡能力。
年长儿童能自诉耳朵疼痛难忍,可以被早期发现而得到及时治疗,但是年龄较小的孩子,特别是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当感染后往往出现持续发烧,哭闹不止,烦躁不安的情况,而由于部分家长医学知识的匮乏,往往不能早期识别,有的小儿经数小时至数天后可出现鼓膜穿孔,直到耳朵内有稀薄的液体或脓流出后才就诊,而此时已转化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了。
如何辨别孩子是否患了中耳炎如果孩子经常称耳部疼痛或压力感,并发烧,打喷嚏时,就可能患了中耳炎。婴儿在喂奶、吞咽或夜间平躺时,对耳鼓的压力最大,加剧疼痛。另一些症状包括烦躁、听力减弱、食欲不振、从耳朵流出发黄或带血的液体。对于无表达能力的婴儿,全靠父母的细心观察。
在此,提醒年轻的父母注意,如果孩子感冒后自诉耳痛、有闭塞感和涨满感时,婴幼儿不明原因的不断摇头,用手抓耳应引起家长注意,早期到耳鼻喉科检查治疗。
护理及预防中耳炎的注意事项*母乳有预防中耳炎的效果。由于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足以抵御由口腔吸入至咽喉部及咽鼓管有害菌的侵染,故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少婴幼儿中耳炎的发生。而用牛奶、奶粉等食品进行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由于这些食品无一定数量的活性抗体成分,故可使病菌有机可乘,致使呼吸道或中耳发生感染。
*给宝宝洗澡、洗头时,防污水流入鼻及耳内。游泳后可用细小卫生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以保持清洁干燥。
*不要给宝宝挖耳朵,避免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若耳垢较多,医院清除。
*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擤鼻涕时不要双手同时挤压鼻子,应一侧一侧进行。
*积极预防感冒,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同时,要让宝宝的鼻腔尽可能保持清洁,晚间在孩子的卧室内放一台喷雾加湿器。如果宝宝鼻塞比较厉害,睡觉时可以把头部垫得高一些,这样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就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抽烟的爸爸们: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对儿童娇嫩的中耳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它使中耳内分泌的粘液增加、变稠,也使咽鼓管不通畅,从而造成中耳内积液,使听力下降。时间长了,粘稠的积液机化可造成鼓膜粘连,发生传导性耳聋。因此,为使儿童听觉功能免遭损害,家长应该戒烟,至少不应在儿童经常活动的室内吸烟。避免儿童被动吸烟,有利于降低儿童渗出性中耳炎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你的孩子得过这种突发疾病吗?有什么经验要分享一下吗?评论区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