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支队伍,他们是敢于冲锋的“排头兵”,抗击疫情的“尖刀连”,保障健康的“先锋队”!
他们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医院疫情防控、集中隔离观察点设置进行培训指导和消杀,对全市热心的防疫志愿者开展集中统一培训,对疫情发展做好科学分析研判……哪里需要,就奔赴哪里;哪里需要,就会有他们的身影!
战疫情,何所惧!
他是湖州市疾控中心分管传染病防治的副主任。
“战疫情,何所惧?”每次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总是冲在前面,汶川抗震救灾、台风“利奇马”灾后援温台卫生防疫、登革热输入性疫情、H7N9禽流感、霍乱等等……自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开始,沈建勇提高警惕,告诫团队成员思想上时刻准备着。
1月15日,国家召开疫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防控战役开始打响,沈建勇就进入加班模式,追踪疫情形势、研究制定防控方案、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每天工作不下14小时。
年三十,当别人欢欢喜喜准备年夜饭的时候,他正和“战友们”热火朝天忙碌着。这一天,他的加班时间达到了17.5小时。还没来得及好好补一觉,25日大年初一凌晨,湖州检出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初筛阳性病例,人们还沉浸在庚子年第一个睡梦中,作为中心疫情处置组组长,沈建勇已披星戴月赶往疫源地开展疫情处置指导。
长时间的工作,他实在太困了,车上打个小盹儿,下车后接着战斗。
强将无弱兵,在他的带领下,疫情处置组的每个成员都在用坚守书写担当,用行动践行使命!
我随时可以上岗!
刘光涛,市疾控中心传防科的副科长。
这场战役开始前,他刚做好左耳鼓膜穿孔修补手术,医生特地交待要注意术后休息。组队疫情处置组时,他主动告诉领队和战友:“我没问题,随时可以上岗!”
他拿着扩音喇叭出现在各类公共场所、街道社区,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医学观察点消杀防护,为了让热心的防疫志愿者在有效协助做好疫情排查的同时保护好自己,他和组员不遗余力轮番开展集中统一培训:“众志成城,防控疫情!感谢所有志愿者的热心,作为我们,要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让他们具备保护自己的技能!”
防控工作的强度越来越大,连日来,无论多晚多累,一个电话,他总是即刻就位,三天三夜连轴转,睡眠时间加起来还不足四个小时。也不知他的耳朵恢复得怎么样了,下次见到他,一定要问候他一下!
留在最需要的地方!
市疾控中心艾结科科长刘小琦,是一名防疫老兵。
年湖州突发H7N9禽流感,还在产假的她把女儿留在老家,提前归队。这一次,她原本早已买好回湖北孝感老家的车票,准备收拾行囊回家和好久不见父母团聚,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
但是,接到应对疫情的命令,她默默退了车票,给老家的父母去了“爸妈,对不起,我春节回不去了……这里的防控工作需要我,你们自己要多保重……”嘱咐完父母,她便加入了这场抗击新冠病毒的阻击战。
从标本信息排查、疫情监测分析,到工作流程梳理、现场培训指导,她全身心投入战役。虽然她也心系远在湖北疫区的家人,但她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在呐喊:“留下来,留在最需要我的地方!”
此刻,我只能是应急队员
袁瑞,市疾控中心应急小分队成员。
他有一个可爱的小家庭,妻子是一名社区医务工作者,还有一对3周岁的双胞胎儿子。新冠病毒疫情来袭,为解决“后顾之忧”,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定把孩子送回安徽老家托付给家里老人照顾,双双服从组织安排,与时间赛跑,全心全意投入疫情防控。这个春节,一家四口却分处三地。
在单位,袁瑞除了参与绘制各种流程图,还主动承担了全市送检标本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加班加点,回到家经常是凌晨一两点钟。妻子参与集中隔离观察点的消杀工作,连续一个月不能回家,也不能和外界人员近距离接触。虽然心中充满对妻子的牵挂,但他们仍是亲密战友,并肩奋战在抗击肺炎疫情的第一线。
防控疫情就是我们的使命!
他是市疾控中心业务第一党支部书记、传防科科长付云。
眼睛布满血丝,嗓子痛了就喝一口药水,肚子饿了就扯一碗方便面下肚,这就是他连日来的工作常态。
从武汉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有效全面防控疫情传播,他连续作战,高强度工作,白天和战友们一起奔波于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指导,晚上继续讨论研究制定各类技术指南、流程规范,为区县及医疗机构提供操作性强的技术指导。每一个方案流程,他都细细斟酌;每一组数据,他都严谨核实;每一个病例,他都认真梳理排查……
每天睡眠时间两三个小时,累的时候趴在电脑桌前眯会儿,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瞌睡。他的朋友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