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听力,终生受益”
▼▼▼为了提高大家对听力保护的重视,减少听力损伤的发生,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涪陵区残联推出线上爱耳日专题科普,为大家介绍爱耳护耳知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听力,赶紧看看吧!听力损失分级
据WHO-所设定的听力损失分级为:正常听力:≤5dBHL,可以听到耳语声,日常生活交流无碍;轻度听力障碍:6-40dBHL,可听到1米处的言语声,在嘈杂环境中听声可能存在困难;中度听力障碍:41-60dBHL,可听到1米处大声的言语声,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存在一定的困难;重度听力障碍:61-80dBHL,需要对着叫喊才能听到部分言语,日常生活中有比较严重的沟通障碍;极重度听力障碍:≥81dBHL,即使是大喊大叫,也听不到和听不懂,通常也不会说话。听力损失的原因
引起听力损失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最常见的就是耳朵外耳、中耳、内耳结构及听神经,听觉中枢的病变,其次长时间接触噪声,服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头部外伤,一些疾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如脑膜炎、梅尼埃病、糖尿病等),都会引起听力损失。还有一些是先天性听力损失和遗传性听力损失,包括在妈妈妊娠期间受到病毒感染,宝宝出生时的一些并发症,如黄疸和家人的基因遗传等。另外由于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的机能都随之退化,而引起老年性听力损失。爱耳护耳小知识
避噪音
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声性耳聋。因此,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戒挖掏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慎用药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如果身体解毒排泄功能低,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常按摩耳部保健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熄肝火如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神经营养障碍,这样就可能出现听力锐减或暴发耳聋。因此,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日常生活中的防护措施:
1.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
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难免引起中耳炎复发。
.游泳前需作体格检查
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
3.避免打击头部
避免打击头部,更不可掌击耳部,击打头部并发听力损害,而掌击耳部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4.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
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5.乘坐飞机要注意
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6.谨防其他疾病
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耳聋者,临床首推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以引起,故对有这些病的患者应监护其听力。
7.定期检测听力
老年性耳聋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关。所以,老年人应定期检测听力。
8.及时正确就诊
对突然发生的一侧耳鸣、耳聋,不可掉以轻心,应立刻请耳科专家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老年性耳聋医院进行检查,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以提高生活质量。
涪陵区残联提醒广大残疾人朋友,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仍要继续。
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外出时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有感冒症状的人;不接触、购买或食用野生动物;注意卫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居室及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勤开窗、多通风;多喝水、少熬夜、适度运动,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重要通知!我区暂停残疾评定和残疾人证办理工作战“疫”进行时涪陵区残联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今年第一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请“码”上报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