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预防措施 > 经改集结号

经改集结号

经改"集结号"

意大利环境部前部长科拉多·克里尼一语成谶。去年3月18日他来到中国,在谈及北京空气质量时,他说在京一天相当于抽了4包烟。当时引发哄堂大笑。但是这个看起来的笑话,现在变成了严峻的社会现实。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所长李平指出,过去认为科拉多·克里尼是开玩笑,现在才意想到环境问题严重。从今年以来华北的雾霾情况看,各界对环境的认识上才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那种靠投资拉动发展的态势、发展的方式是没法保持的,去年大家没有真正意想到。"他在12月10日举行的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发布会上说。他这么说不无道理。当日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讨论2014年的经济工作部署,其中2014年的GDP等是否是下调,告别过去地方唯GDP至上的发展模式,成为各界仔细斟酌的内容。此前,包括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国家信息中心等部门,都纷纭向中央建议,将2014年的经济目标设定为7,比2013年的目标下调0.5个百分点。不过,本报得知,目前决策层对淡化GDP考核目标,从长时间而言下调GDP指标并没有异议,但是2014年是否是将GDP目标调到7,尚存一些耽忧,主要是在这个目标情况下,能否确保就业岗位实现等还有疑虑。同时地方政府担心GDP目标太低,可能影响了经济发展。依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12月10日开始后,继续开两天。有知情人士泄漏,随后有可能举行全国城镇化会议两天。然后在本月中旬举行全国发展和改革会议,随后央行、财政部等部委工作会议会陆续召开。相干经济增速等指标最后预计在明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对外发布。细酌GDP目标本报得知,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等部门,都已建议中央将2014年的GDP目标下调到7。但是其他目标则基本保持不变。比如国家信息中心建议明年GDP目标设定为7,比2013年的目标下调了0.5个百分点。但是其他目标基本保持不变,比如居民消费价格目标仍定为3.5,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仍为900万,广义货币为13,财政赤字率仍在2左右。之所以建议GDP目标下调0.5个百分点,有知情人士介绍,主要是要与125计划一致,同时为改革预留空间。根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等人的看法,即GDP目标如果仍设定为7.5,则还是要稳定经济增长,这样难以促进改革的推动。不过这个7也遭受到一些来自地方的耽忧声音,担心GDP设定目标太低,可能影响发展。同时知情人士泄漏,国家层面也担心,这个数字可能会影响就业目标的实现。10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给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经济形势报告中泄漏,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乃至150万人就业。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我们之所以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李克强说,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均增长速度只要7就够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告知21世纪经济报道,依照2020年GDP比2010年翻番的10八大目标看,的确以后每一年GDP增速到达7就够了;并且7的经济增速,也可以实现每一年900万就业指标。但是如果要更多的就业岗位,可能需要稍高的速度。"所以到底2014年GDP定什么指标,关键看怎样推敲就业指标。"他说。根据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的GDP增长速度为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实际情况是,今年前3季度经济增速为7.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66万人,3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4%。即,无论是经济增速,还是就业指标,均完成了指标。牛犁称,近年来经济增速不断着落,比如今年前3季度经济增速为7.7,相比2007年的14以上的增速,增速接近着落一半,但是新增就业岗位创历史新高,这与目前1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岗位数,即就业弹性系数提升有关。牛犁认为,2005年时GDP每一个点只能带动新增就业岗位80万个,2010年到达110万,目前在150万左右。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乃至150万人就业。按此看,7的增速,确保每一年9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问题不大。其他多名专家告知,2014年最后GDP增速到底是定为7,还是7.2、7.5,取决于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讨论结果。但是2014年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白癜风可以治好吗,大学生毕业人数将到达727万,就业压力将较大。告别高速增长时期不过,也有专家称,即便2014年暂不下调GDP年均增长率,未来将年均GDP整体目标不断下调,已成为一个趋势。目前经济发展已从本来的高速增长时期,进入到中高速增长时期。比如改革开放前30年,年均经济增速为10左右,这改写了人类发展历史。此前日本类似增速只保持了20年左右。中国则保持了30多年。但从2012、2013年连续两年,中国经济增速不到8,不再是高速增长。中国社科院数量所所长李平认为,中国经济处于重大转折期,在经过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包括结构问题、城镇化问题,特别是资源环境束缚问题,日积月累越来越严重。像华北雾霾问题严峻,说明过去依赖重化工业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已没法延续。全国沿海地区大面积雾霾,也带来了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反思。"特别是今年十八届北京国际白癜风医院三中全会召开,对中国经济发展情势有了充分的根本性认识,也使得以后改革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李平在2014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上说。根据中国社科院经济所课题组的研究,中国经济近年来已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即潜伏经济增速已比过去着落了2个百分点以上。比如《中国经济增长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年增长区间为6.4-7.9。这比起改革开放平均10的增速大为着落。此前2012、2013年前3季度经济增速分别只有7.6、7.7。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除去1989、1990、1998年等特殊年份后的历史最低值。在蓝皮书讨论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随着劳动力总量着落,人口红利逐渐结束,和城市化率超过57后投资率着落,未来依赖资源和环境支持的潜伏经济增速很难上去。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袁富华告知,实际上2018年后,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下降到5-6。"中国再也没法像过去那样,靠牺牲环境、能源、资源来发展经济了。"袁说。他介绍,目前中国经济占世界比重的10,但是消耗的矿石占世界的30,消耗的钢材占世界的27,消耗的水泥占世界的40。单位GDP能耗和水耗等大大高出发达国家水平。改革与增速的考量很多专业人士也告知,2014年作为改革元年,要启动大的改革,则经济增速将着落,主要原因是,一些改革,将抑制经济增长。治理大气就是例子。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指出,2013年宏观情势已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同时决策思路也在产生变化,已提出了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要求,不再把GDP看作最重要的因素。高说,在做宏观经济分析的时候发现,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改革,明年经济发展态势,我们能够构成比较一致的结论,但是对明年改革的进程,和改革带给经济运行的效益是怎样的,恐怕还要做更细致、更周到的分析。据了解,2014年还将有大量改革措施陆续出台。相干改革有促进经济加快的因素,比如强化多边双边及区域经济合作,对外开放向纵深拓展;也有抑制经济放慢速度,比如要坚持绿色低碳清洁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狠抓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绝不放松抓好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根据一些预会权威人士的判断,如果2014年国家切实实行大气治理计划,寻求有质量的增长,则实际经济增速会大降。其中河北从今年开始削减煤炭和钢铁消费量,豫备将2014年的省经济增速目标从今年的9,实行大的下调。根据中国社科院测算,如果将生态环境推敲进去,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每一年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8。2005年以来,这1数字不断着落,但是到2011年,仍占4左右。若扣除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中国的真实经济增长速度,只有5左右。袁富华告知,如果实行真的改革,比如真的环境治理,那么经济增速必须放慢。事实上,随着经济总量扩大,"经济增速放慢,已成为不可躲避的规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yfcs/82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