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预防措施 > 沙枣花香飘绿洲

沙枣花香飘绿洲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大批从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大城市来的支边青年背着行囊开始了建设边疆的伟大事业。由著名词作家李幼荣、曲作家马辉创作,熊盛华演唱的《送你一束沙枣花》就诞生在那个年代。这首歌一经唱响便在十几万支边青年中传唱开来。

“歌词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支边青年进驻新疆的画面,这首歌里第一句歌词是‘坐上大卡车戴着大红花’,我就是坐着大卡车来到新疆的。那个时候,我们一路向西行进,感觉在向着太阳那头走,像童话一般美极了!现在每次唱起这首歌我都能想起当年的场景。”熊盛华说,在这首歌的激励下,青年们源源不断地奔赴边疆,他们唱着《送你一束沙枣花》来到新疆,从此担负起了屯垦戍边的重任。

“有人问我说为什么欢迎客人要用沙枣花呢,鲜花不是更好吗?我就告诉他们,在天山南北的土地上,沙枣树不惧贫瘠,不畏艰苦,不拘一格,傲然挺立。”熊盛华说,“沙枣花以顽强的生命力盛开在大漠荒原,它是建设祖国西北边疆的一代支边青年壮丽人生的真实写照。”

《送你一束沙枣花》这首歌伴随着青年们进疆、劳动、生活,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在一次兵团广播电视座谈会上,当年的上海支青、一师十团的一位工会主席感慨地唱起了《送你一束沙枣花》。他说在自己刚进疆的日子里,没有收音机,在地里干了一天的活收工回来就坐在地窝子边唱《送你一束沙枣花》,遇到困难时唱这首歌,感到孤独时也默默地唱这首歌。

“这首歌代表了他们的心声,代表了他们的热情,代表了他们的坚守,代表了他们的梦想。”熊盛华说。

天津支边青年进疆30周年聚会时,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听一听原汁原味的《送你一束沙枣花》,熊盛华应邀参加。

天津支青们进疆后被安排在乌鲁木齐被服厂工作,后来有一次被服厂失火,为了救火,一些支青受伤了。

“他们进疆时我唱着《送你一束沙枣花》迎接过他们,在他们为了救火受伤时,我参加了慰问他们的演出也唱了《送你一束沙枣花》。时隔多年,再次见到他们,当年青春年少的小伙子姑娘们都已是50岁左右的中年人了,他们中的一些人脸上还有救火时留下的伤疤。”说起那一幕,熊盛华泪眼婆娑。

“没有任何语言,只有歌声。唱完一遍后大家就和我一起唱,两遍、三遍……许多人都是流着泪唱的,唱了很多遍后大家才坐下。他们说那个时候他们唱着《送你一束沙枣花》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戈壁滩,大家又唱着《送你一束沙枣花》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根开花,但他们从不曾后悔。”熊盛华向记者讲述着天津支青的情怀。

“进疆初期,虽然历经各种艰苦和磨难,但我们大家在这里创造了财富,创造了人生,证明了自己,我们不后悔!”看着支青们受伤的脸庞和颗颗滚烫的眼泪,熊盛华安慰着天津支边青年,同时也在鼓舞着自己。

年,熊盛华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本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保加利亚留学生资格的她因为海外关系复杂,政审不过关而被取消了留学资格。此时,恰逢兵团急需大批文艺人才,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便在当年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里挑选了一批去充实兵团文艺团体,熊盛华也在列。

“当时,刚刚失去了留学的机会,又得到被分配去新疆的消息,心里落差还是很大的,我只知道新疆是古代充军的地方,没想到自己会去到那么远。”熊盛华向记者坦言,“那个时候,我的老师鼓励我说,去吧,新疆是一个歌舞之乡,去了会有发展前途的,在那里你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就这样,我坐上火车到玉门,又换乘大卡车来到了兵团。”

到兵团文工团报到后,当时的文工团团长骆勋对熊盛华呵护备至,他认为一个演员的舞台生命极为短暂,因此第一次登台至关重要。到文工团的很长一段时间,熊盛华都是在看团里其他演员的演出排练中度过的。

不久,文工团接到一项任务,要为来兵团考察的越南兄弟党领导人作专场文艺演出。团领导决定让熊盛华正式登台,管弦乐队为她的独唱伴奏。演出是在当时新疆最雄伟气派的人民剧场进行的,文工团精选了《玛丽诺之歌》《合作化通天大道》两首歌。当熊盛华唱完这两首歌曲,全场掌声雷动,观众被她饱满的热情、娴熟的演唱技巧、迷人的歌喉和美丽的舞台形象所陶醉倾倒。说起那次演出,熊盛华至今记忆犹新。从此,自治区、兵团的重大演出活动都少不了她。

年,年仅24岁的熊盛华成为了新疆第一批音乐家协会会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古怪歌》《天山之歌》《织花毯》《光荣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坦克兵到农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正式出猎好时候》《冬不拉与吉他》《爱的人间》《巴郎巴郎》等风格各异的歌曲经过熊盛华的精心演唱,屡获佳绩,受到兵团广大职工群众的喜爱,在全国各地的演出中也深受好评。

“举起一杯芳香的美酒芳香的美酒……《举杯祝贺》在现在听来都特别好听,这首歌已被写入音乐教材。”一说起音乐,熊盛华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兵团组建初期到上世纪60年代,田歌、王洛宾、张加毅、马寒冰、李幼荣等知名词曲作家创作的《新疆好》《草原之夜》《边疆处处赛江南》《送你一束沙枣花》等一首首歌曲曾红遍大江南北,更激励了无数有志青年投身到了边疆的建设发展中来。”回想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兵团音乐发展的盛况,熊盛华激动不已,也为自己曾经亲历过那场音乐盛宴而无比自豪。

熊盛华的一生也曾历经各种磨难,但是她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如同她歌唱的沙枣花一样,永远高傲地面对一切风沙的肆虐,绝不屈服、绝不低头、绝不倒下!

那个年代,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劳动锻炼都是必不可少的。年冬天,正赶上国家大炼钢铁,熊盛华和同事们被安排进行劳动。负责抬煤筐的熊盛华,几趟下来,累得满头大汗,便和大家伙一样脱掉棉袄棉裤继续干活。新疆的冬季,寒风凛冽,干着活不觉得冷,但是到了第二天她的腿就动不了了,后来一检查患上了关节炎,从此落下了病根。

听力对于一个歌唱演员来说至关重要,而熊盛华却从未因失聪的左耳影响过自己的歌唱事业。

小时候,熊盛华因为得麻疹而患上了中耳炎,左耳鼓膜穿孔。到新疆以后,熊盛华的耳朵时常溃烂流脓。年,熊盛华在北京参加全军文艺汇演时,耳疾加重,她强忍着病痛参加完演出后才入院治疗。医生检查后告诉熊盛华,她的听骨已经溃烂,需要做手术将听骨取出,做一个假骨膜植入耳内。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熊盛华的耳疾总算是好了,满心欢喜的她迫不及待地回到新疆,重返舞台。

然而,在不久后的一次演出中,熊盛华的耳朵又开始发炎流脓,导致头疼,但她一直咬牙忍着。在一次演出时,熊盛华因为耳朵发炎引起了头疼,兵团政委张仲瀚知道后,亲自给北京解放军医院的领导写信,熊盛华得以再次去北京治疗,重新做了耳膜修补手术。回到新疆没多久,第二次修补过的耳膜又破损了。医生说这与新疆的气候有关,让她再做一次手术。熊盛华悄悄地将医生开好的住院证收了起来,索性不去管它了。几十年里,那只耳朵一直用药棉堵着。

“文革”期间,熊盛华和丈夫李公毅遭受种种打击,甚至被迫放弃了她热爱的歌唱事业。为了能继续唱歌,熊盛华无奈之下只得离开,去了陕西汉中歌剧团,在那里一待就是15年。年,51岁的熊盛华在兵团歌舞剧团的盛邀下又举家回到了新疆,重返兵团。她说,虽然往事不堪回首,而且在汉中歌剧团也有很好的发展,但是,兵团却一直都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

今年是兵团成立60周年,也是熊盛华从艺60年,她说自己为有这样的一个“巧合”感到自豪。“我今年已经80岁了,身体虽然大不如前,但不会放弃我热爱的歌唱事业,我将为它奉献终生。只要我还能动得了,我就会一直唱下去,直到永远。”熊盛华动情地说。

上世纪60年代,《送你一束沙枣花》红遍大江南北。图为演唱中的熊盛华。

恰逢兵团成立60周年,熊盛华(前中)在兵团的舞台上又一次唱起《送你一束沙枣花》(摄于9月7日)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皮肤病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yfcs/533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