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使用插入式耳机会影响耳膜吗?
耳朵进水时蹦跶几下,会防止耳朵进水?
日常生活中,大家是否 大多数人都认为耳朵有脏东西,需要掏耳朵才干净,更是有很多人,会习惯性的用棉签去掏耳朵。其实大部分人耳朵是不需要清理的。耳朵的耵聍(俗称耳屎)是有保护作用的,可以通过关节运动排出。部分人分泌旺盛,会产生油性的耵聍,但也不主张自己掏耳朵,更不能用棉签掏耳朵,会把脏东西挤到更深处,从而更加造成耵聍栓塞。如果已经有耵聍栓塞的情况,需要找专业医生进行清理,不建议自己去掏耳朵。另外,耳朵本身是干净的,偏酸性,正常情况下真菌不容易生长。经常掏耳朵,过度清洁反而容易导致耳朵“发霉”。
在日常生活中,挖耳误伤、手掌击伤、鞭炮声损伤、乘坐飞机、潜水时的气压伤、昆虫飞入耳朵或耳朵感染等因素都是造成鼓膜穿孔的常见原因。再感染中,常见原因是经咽鼓管引起的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时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发作时,中耳脓液腐蚀鼓膜,可造成鼓膜穿孔。其中,中耳炎是鼓膜穿孔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鼓膜穿孔,导致外界的细菌、污水极易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发生。
鼓膜穿孔的常见症状有四种:第一种是自觉有阻塞感,甚至耳痛。第二种数小时后由于渗出液产生,耳痛症状减轻。第三种是耳鸣。第四种是明显感觉听力下降。
耳膜穿孔应该早发现,早治疗
那么耳膜穿孔后,应该怎么样来护理和治疗呢?”
第一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不要取下附在鼓膜上的血痂,以免引起细菌感染。用消毒的棉花轻轻塞在外耳道口,以防脏物进入耳内,引起感染。
第二禁止用水冲洗外耳道,不要用任何处方物滴耳,因为这样不但无益,相反可使细菌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第三不要用力擤鼻涕,如有鼻涕,可吸入口中吐出,也可服些消炎处方物,以免感染。如果发生感染,引起化脓性中耳炎,要按中耳炎进行治疗。
经常使用插入式耳机会影响耳膜吗
戴式耳机比插入式耳机对耳朵更友好。戴耳机时间不要太长,尽量控制在30分钟内,音量控制在三分之二以下。
在高铁或者地铁上,你是否也会总感觉耳膜有收缩感,嗡嗡叫,很不舒服,“外耳中耳要压力平衡。可以张嘴、喝水、捏鼻子缓解症状,但是不是随时随地可以用,感冒的时候不建议。”
平时耳朵痒怎么办平常觉得耳朵痒,可以用手轻轻拽一拽、揉一揉外耳廓和耳垂,没必要经常掏。如果耵聍不能自行掉落,医院检查,由医生取出。游泳、洗澡后,很多人会习惯性地掏耳朵,觉得里面有水。其实,过一两个小时,体温足以把外耳道里的水分蒸发掉。
不过,有两种情况需要掏耳朵:
一是出现耳痛,需要除去耵聍。这时应检查耳道,确定是否患上了中耳炎。
二是耵聍过多,影响了听力。
这时,安全、卫生地掏出耵聍,对耳科医生来说soeasy(轻而易举),但一般人不要乱掏。尤其是孩子,家长千万不能强行按住他们,完成掏耳朵的过程。儿童的外耳道发育不完全,比成年人更短、更窄,更容易受到伤害,如无必要不用经常掏,如果孩子经常耳朵疼,医院专科就诊,由医生完成相关治疗。
说给耳朵和你的健康建议
1、戴耳机,限制时间和音量戴内置耳机听CD时,应遵循“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戴内置耳机听MP3的人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8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2、正确擤鼻涕不是讲耳朵吗?为啥扯上鼻子?这是因为鼻腔、咽喉、中耳、鼻窦是相通的,如果擤鼻涕用力过猛,鼻腔压力增大,鼻涕就可能跑到中耳,引起中耳炎,严重时还会导致鼓膜穿孔。擤鼻涕时,每次只能按住一个鼻孔,轻轻地擤。
3、适当多吃鱼、海带等食物缺锌是导致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平时可以适当多吃鱼、牛肉、猪肝、鸡等富含锌的食物。另外,镁的缺乏也易导致听力减退,不妨适当多吃海带、紫菜、芝麻等。
4、每年做一次听力检查经常听音乐的人应留意自己的听力情况,当出现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时,要提高警惕。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接触噪音频繁,如娱乐场所演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建议每年检查两次。
5、放松心情放松心情、学会减压也是保护听力的重要方法。要合理安排作息,尤其注意尽量别熬夜。
我们的两只耳朵是寂寞的,它们一辈子都见不到对方,只能靠身为主人的我们守护了。告诉我,你能当一个呵护好耳部健康的人吗?
往期精选#耳鼻喉疾病早发现,健康体检是关键!
#鼻甲肥大是怎么回事?危害大吗?
#耳朵痒痒就想掏?小心鼓膜穿孔!
#有一种丑叫“腺样体面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