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前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一起来送别卞龙,一家三口留下了全家福合影。
5月31日,刚刚完成轮换的第七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在马里加奥举行了悼念申亮亮烈士的纪念活动,作为申亮亮生前亲密战友的卞龙,在烈士遗像前敬献了东北驻地的黑土,深情的说:“亮亮,我会替你守护好和平,一定完成维和使命。”已经是第三次维和的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难忘的故事。▲作为申亮亮身前亲密战友,卞龙从东北驻地带来了黑土敬献在烈士遗像前寄托哀思。
五年之前,单位受领首批赴马里维和任务,卞龙明知要前去的是被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称为“最危险维和任务区”的马里共和国,依然主动请缨出国维和,并提前做好父母与新婚妻子的工作。
作为维和分队作战参谋,他把岗位当战位,加强国际维和框架下各项工作任务的学习研究,配合大队首长完成人员选拔抽组、轮换交接等任务。首批维和任务,面临着全方位的困难,但越是艰苦的环境,他越是能坚持工作,八个月时间转瞬即逝,每天烈日下忙碌的卞龙变成了“黑龙”,但却给第二批维和战友留下了坚实的维和基础。
▲传递爱与和平,卞龙向加奥的学校捐赠从国内自购带来的衣物与拖鞋。回国之后,卞龙有好几次回想起马里人民的生活贫苦:很多小孩没有鞋穿,衣服也是破烂不堪,这样的条件下还饱受着战乱的痛苦。他仍想为和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年5月,他再次请缨出征,担任立体中队队长赴马里执行第四批维和任务。
还记得那个伤痛的夜晚,执勤的立体中队哨兵申亮亮报告有车辆冲击营门,卞龙下达快反班取枪命令后第一个冲向哨位,在距哨位25米处被汽车炸弹冲击波击倒,双耳鼓膜穿孔,身体多处负伤。他不顾伤痛坚持在现场,带领快反班全力搜救伤员,扑灭哨位火灾,通宵警戒执勤,第二天依旧不下火线,带领人员组织清理申亮亮遗体,抢修营区外围防御工事,直到第三天因伤情逐渐严重,医院进行治疗。
▲凡事率先垂范是卞龙多年以来的习惯,实弹射击训练中卞龙打响第一枪。可谁曾想,卞龙的伤势被联合国判定需要治疗遣返,尽管他多次上交报告请求继续执行任务,但还是被联合国要求执行回国治疗的决定,卞龙得知消息后彻夜未眠。在国内疗养期间,卞龙时常想起离开的时候,全大队的战友站在两侧为他送行,他隔着车窗看着亮亮牺牲的哨位,看着被炸毁的营区,看着一切渐行渐远,唯有飘扬的五星红旗依然是他眼中的焦点,骄傲又倔强地屹立在那里,屹立在他心中不舍离开的营区,屹立在他依然想奋战的战场。▲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作为装备助理卞龙对维和大队每件装备的技术性能都了如指掌。
时间可以冲淡伤痛,可以磨平意志,但夺不走他对马里的记忆,抹不掉他对维和的渴望。卞龙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加强锻炼恢复健康,他在等候维和的机会,在期待完成未竟的征途。第七批赴马里维和大队准备组建,卞龙对上次负伤回国治疗始终心存遗憾,认为自己当了“逃兵”,第三次递交了申请书。
▲当孟加拉国友军请求援助时,卞龙带队到现地进行指挥,图为卞龙与孟加拉指挥员进行施工前讨论。卞龙去了申亮亮的家乡,看望了申亮亮的父母,他直接向二位老人叫了一声“爸妈”。他们虽然失去了挚爱的儿子,但从此以后,他们仍然有“儿子”值得依靠。
当第七批赴马里维和的召唤来临,卞龙到亮亮家里向两位老人辞行,这一行他将带着亮亮的遗志完成维和任务,亮亮爸爸握着卞龙的手嘱咐说:“好孩子,你们有军人的荣誉和责任,爸爸支持你,但一定要平安地回来。”
马里人民的友好朴实令卞龙难忘。在维和准备期间,初为人父的他购买一批衣物和拖鞋带去送给当地的孩子,如同在任务区的迷彩服一样,将一面面小国旗缝在了童装上,希望穿上的孩子能够记得来自遥远东方的关爱。在向加奥79所学校的捐赠仪式上,卞龙在送给孩子的礼物箱上替亮亮写下了祝福和署名,他相信亮亮同样希望这里的孩子能够在和平中健康成长。
▲第三次维和的卞龙,在第七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中努力将维和经验传递其他人,力争确保完成好维和任务。
卞龙又一次踏上了马里维和的征程,担任第七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的管理组长,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确保各项工作协调得当,继承着烈士的遗志在撒哈拉边缘捍卫着脆弱的和平,他也在得知申亮亮被授予“人民英雄”时感动的热泪盈眶。三度赴非维和,卞龙已经将马里这片土地视为“第二故乡”,这里不仅有他拼搏的青春岁月,还有他与牺牲战友的生死相离,他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中国军人对和平的付出,也展现了中国蓝盔的担当,向世界传递着爱与和平。更多精彩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