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人类感知声音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空气传导和颅骨传导,空气传导的具体路径为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外、内淋巴-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即声波的振动被耳廓收集,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引起鼓膜和听骨链的机械振动,后者通过镫骨足板的振动前庭窗而传入内耳外淋巴,再转变成液波振动,引起基底膜振动,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毛细胞静纤毛弯曲,引起毛细胞电活动,毛细胞释放神经递质激动螺旋神经节细胞轴突末梢,产生轴突动作电位,神经冲动沿脑干听觉传导径路达大脑颞叶听觉皮质中枢而产生听觉。
01
而颅骨传导有移动式和挤压式两种方式,二者协同可刺激螺旋器引起听觉,其具体传导途径为:“声波-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通常人们也并不需要利用自己的颅骨去感受声音,但是,当外耳和中耳的病变使声波传递受阻时,则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弥补听力,上述的骨导助听器就是根据该原理而来,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02
声音从被耳廓接收到开始,经过整个听觉通路的传导,最后抵达大脑的听觉皮层被人”听见“,中间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就好比一辆汽车如果出现了故障,可能是发动机的问题,也可能是没油了或者离合器坏了,而每个部件的故障都需要专门的解决办法。我们的听觉通路也是这样,如果是声音在进行物理传导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将声音信号进行物理放大就够了,这时只需使用普通的助听器,也就是比较常见的气导助听器。而如果是在声音的物理信号转换成神经电信号的环节出现问题,也就是感音性神经性聋,或者是声音的物理传导能力太差,超过了90dBHL,那么就需要人工耳蜗来完成声音从外界到听神经的传导过程。其他的一些产品也能提供额外的解决方案。比如针对耳道闭塞、耳膜穿孔、听小骨机械损伤、耳道炎症、耳道分泌物堵塞等患者的传统的骨锚式导助听器,针对听神经瘤的听性脑干和中脑植入,都是为了弥补人工耳蜗与气导助听器覆盖范围之外的听觉通路的问题。
03
然而,上述几种助听器的缺点也很明显,气导助听器的迭代创新还一直停留在尺寸、外观及续航上,市场缺乏颠覆性创新。人工耳蜗植入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手术,医院都不具备能力进行该手术,且费用较高(国产的人工耳蜗在8万左右,进口则高达14-30万不等),普通的家庭难以承受。而传统的骨锚式导助听器不仅需要进行有创手术,且佩戴不舒适、不美观,长期使用会使皮肤变硬、疼痛、发炎,并发症高,需长期伤口护理,输出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很少有人使用骨导助听器。
患者人数众多,最终接收治疗的人却因为产品的技术、价格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寥寥可数,有没有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也许可以从声音的传导方式上下下功夫。
04
骨听,是基于骨传导技术,通过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由人的颅骨传递到听觉中枢的智能穿戴设备。骨听省去声音在外耳道和鼓膜中传递的步骤,注重通过颅骨传输,为大脑提供声学信息。
VLIKE骨听智能眼镜,全球领先的骨听技术,智能健康的科技品牌,以尖端声学技术与智能设备的创新结合。
骨传导技术是通过震动颅骨来实现声音传输,不经过外耳道和耳膜,完全不会伤害耳膜和听骨链,直接通过颅骨震动将声音传至内耳和耳蜗神经,从这个层面来说,对听力完全没有损害。不仅不会伤害听力,因为不堵塞双耳,因此不会给耳朵带来负压,堵塞和不适感;开放双耳,也可以有效避免耳道和耳膜感染,降低各类耳部疾病(例如中耳炎,耳膜炎,耳膜穿孔等)的发生.....
05
以太尔集团旗下的“VLIKE骨听智能眼镜”为例。该产品为非入耳式佩戴,整体巧妙设计成眼镜式,将“视”和“听”结合。同时,该产品利用骨传导技术,通过骨骼传声,不伤害耳膜,适用于各年龄层。通俗来讲,有视听障碍的人群,只需带上这副眼镜,便可看得清、听得见,可谓“一体多用”。
太尔集团匠心独运,每一款产品都需通过反复验证,不断打磨,呈现的是更完美的骨听声学听音体验。
骨导式助听器I22L
太尔集团“VLIKE”品牌千城万店战略计划已经开始启动,各个城市均有我们的线下体验店。这扇通往“黑科技”新世界的大门,已经为你敞开,也欢迎各界人士加入我们,让我们携手为听损人士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对待每一位客户,都采取最认真细致的态度。VLIKE品牌成立至今,我们的服务始终如一,不变的服务品质,只为了你能享受最舒适、最全面的产品体验。
北京太尔环球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一个服务号,每天都会有专业人员为您讲解产品,解决您的每一个问题。有全面的产品介绍,公司发展历程,客户案例,推广活动案例,为您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和信任。太尔集团VLIKE与您共同前进,共同致富,共创佳绩!请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