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大发展的局面,社会思想也呈大解放的趋势,男女平等的概念深入人心,女性追求平等、平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老一辈仍旧保留原始的重男轻女的观念,这一说法也在年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得到了体现。
报告指出,二零一八年,中国出生的女婴和男婴的比例为0.87,低于世界各国新生儿男女比例的平均水平,在重男轻女观念极重的印度,这个数字为0.90,在这个方面,我们甚至不如印度。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和三四线城镇,重男轻女的思想,仍旧占据统治地位,老年人就是“重男轻女”思想的代言人。
最近,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医院上班。这天,她诊治了一个特殊的病人,这是一个只有5岁的小女孩,却很不寻常地出现了“耳膜穿孔”,当朋友询问原因的时候,小女孩的妈妈突然情绪失控,泪流不止——孩子挨了奶奶的打。
原来,男方的母亲重男轻女,自从生了姑娘之后,婆婆就一直给她脸色看,各种挑刺,婆媳关系一直很紧张。后来,她又怀了孕,这次生的是一个男孩。婆婆马上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对孙子可以说是百般疼爱,笼罩在家里的阴霾似乎散去了。
谁曾想,有了孙子之后,婆婆又开始偏心偏爱,对孙女的态度急转直下。
这天,姑娘在卧室写作业,儿子在房间里喝饮料。婆婆在厨房做饭,突然听到卧室里传来哭声,婆婆跑到卧室一看,饮料瓶掉在地上,饮料洒了一地,孙子站着哇哇大哭。婆婆上来就给了姑娘两巴掌:
“是不是抢弟弟饮料了?”
姑娘委屈地辩解,“我没有!是弟弟自己弄的!”
婆婆不依不饶,“还敢说谎,我打不死你!”
妈妈回到家里,看到这样的场景吓了一跳,赶紧把姑娘拉到自己怀里。
”你怎么能打孩子呢?“
”怎么,我当奶奶的,教育教育还不行啦?谁让她欺负弟弟的。”
“我说了我没有!”姑娘边哭边说,“妈妈,我耳朵疼。”
妈妈心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耳膜穿孔。这要是别人,她非要报警不可,但在家庭生活里,家暴往往只能不了了之了。
听了这个故事,小编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对女孩来说肯定是不公平的,对男孩来说,这样的成长环境有好处吗?
据社会调查显示,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男孩往往变得自我,无法正确处理我和他人的关系,长期处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他们也不能尊重女性,这和他们的家庭生活有关。
而且,长辈的溺爱会拖累他们的成长,他们成年之后,往往脆弱、不堪大用。在家庭生活中,他们的自我也会导致婚姻的悲剧。
“儿女双全”的父母们该如何在儿女之间做平衡呢?1、摒弃重男轻女的思想
时代不同了,不是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了,不论是男是女,都应该得到平等的爱,要改变社会风气,要从每一个家庭开始,年轻夫妇们要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生儿生女都一样。
2、不要偏爱某一个孩子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吃穿用度上不要搞特殊,孩子也是敏感的,搞区别,大小眼,到头来只会自食恶果。
为人父母,请给女儿和儿子同样的爱。
育儿·早教
扫描下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