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预防措施 > 游泳时如何预防耳朵感染,记住这6条就行

游泳时如何预防耳朵感染,记住这6条就行

最近许多人前来就诊,反应的都是耳朵不舒服。他们的病因都是同一个原因“游泳”。

正常情况下,我们在游泳或戏水时,泳池的水会顺着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却会被鼓膜阻挡在外。当然,以上是对于鼓膜没有受损的正常耳朵而言。

耳朵游泳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有的人困惑,我的鼓膜没有穿孔啊,但游泳后为什么出现了各种症状?出现耳部疾病最常见是耵聍栓塞、外耳道炎、急性中耳炎等,痛、痒、闷堵感、外耳道渗液是最常见的耳部症状,

为什么游泳可能出现上面的几种疾病呢?

耵聍栓塞

耵聍其实就是我们讲的耳屎。耵聍栓塞,便是耳屎堵满了耳朵。大部分人游泳后发现耵聍栓塞的人,其实耳屎已经堆积许久了,平时藏在外耳道里是一个又干又硬的状态,游泳后接触水发胀体积变大,堵塞耳朵,便会出现一个耳朵闷胀感。

耳屎膨胀较甚者,挤压外耳道,还可能出现外耳道疼痛,这些症状一般在游泳后24小时内便可出现。耵聍栓塞的处理方法就是将那块巨大的耵聍取出来即可。难于取出的可找耳鼻喉医生帮忙。

外耳道炎

如果是外耳道炎,可能出现痛、痒、耳朵渗液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症状。致病原因是原本外耳道粘膜已经受损,然后游泳时受损粘膜受到细菌感染,导致外耳道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

粘膜受损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自行掏耳朵损伤外耳道粘膜,所以应尽量避免自行盲目掏耳。如出现外耳道粘膜受损,就医治疗复原前,耳朵不要再接触脏水。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指中耳被细菌感染发生的炎症,虽然中耳有鼓膜的保护,但我们的耳朵左右各有一条与咽喉、鼻子相连通的通道,叫咽鼓管。

一般情况下,咽鼓管里不会有液体流通,但是如果游泳时喉咙或鼻子呛到水,水中的细菌就会沿着咽鼓管漫延到中耳,造成中耳积水、阻塞,分泌物流不出来而发炎。由于儿童咽鼓管相较于成人有较短、较宽、较直等特点,所以儿童患上中耳炎的概率比成人更高。

急性的中耳炎要尽快找医师治疗,如果急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治疗转为慢性中耳炎,则有很大概率带来听力下降,所以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游泳时如何保护好耳朵

1.有中耳炎病史及鼓膜穿孔病史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游泳,平时也应该避免脏水进入耳朵。

2.游泳地点应尽量选在较干净的泳池。

3.游泳前检查下外耳道,如有较大的耵聍应及时取出,防止耳屎泡胀后堵塞外耳道。

4.平时应该避免掏耳。掏耳后可能出现外耳道粘膜受损,掏耳后3天内应尽量避免游泳。

5.游泳时尽量平稳,如若被水呛到,不要用力擤鼻子,否则可能会将污水连同细菌一起带入到中耳引发中耳炎。

6.游泳起身后觉耳内有水液闷堵感,可用单足跳跃法将水液排出。

以上,如游泳后有耳部不适当时不能缓解者,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如果你觉得有帮助,就请转发此文章

相关链接

扁桃体发炎会怎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耵聍栓塞的预防和治疗!

过敏性鼻炎一不注意,可能会伤害宝宝的大脑!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yfcs/1093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