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究竟有多脏?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许多游泳爱好者最为纠结的问题。由于大量不文明行为的存在,很多人对游泳池的洁净程度抱有强烈的怀疑态度。
去年7月,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入池前不冲淋(59.3%)、在泳池小解(57.1%)、游泳不戴泳帽(55.6%)、入池前不浸脚(55.4%)是受访者最常遇到的4种不文明行为。
除此之外,受访者在泳池游泳时遇到过的其他不文明行为还包括:向泳池吐痰(46.9%)、在泳池里搓澡(39.9%)、携带易传染的疾病入池(27.8%)等。
眼下,游泳俨然成为了一种时尚,是许多人夏日避暑的热门活动,其不但能消暑解热,还能增强人体关节的灵活性,肌肉的柔韧性,使心肌力量增强,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使肺活量增加,而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盛夏来袭,各地游泳馆更是“遍地开花”,人满为患,特别是对于正放暑假的孩子们来说,游泳池简直就是他们玩乐的天堂。
然而,游泳池到底干净不干净?游泳会不会传染病?这些问题经常困扰着迫切想游泳的人们。事实上,因在游泳池游泳而染上疾病的案例并不少见,那如何才能安心地在游泳池游泳呢?在下水之前,你有必要了解如下知识:
高温“下饺子”,泳池嬉戏小心“泳病”
1
眼睛
夏天游泳季节,前来眼科就诊的病人数量明显增加,增幅约为20%到30%。夏天是红眼病(急性结膜炎)的高发期,这种疾病通过接触传染,传染性强,沾染病毒的水、手、毛巾等都可以成为媒介。此外,沙眼衣原体也可通过游泳池水传染,使健康人患上沙眼。而如果患者在泳池游泳,就有可能把炎症传染给其他泳客。
所以,当眼部有痒感、异物感或灼热感,特别怕光,结膜充血,有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时,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眼药;同时自觉地与他人保持距离,不去公共游泳池游泳。而健康人到了公共泳池,应注意不要和他人共用浴品,游泳时不用手揉眼睛,游泳时应佩戴泳镜,能起到一定防护作用,可挡住水中颗粒较大的杂质。
2
皮肤
在游泳池游泳有招致皮肤病的可能。皮肤浅层的真菌感染包括足癣股癣、脚气、灰指甲等,通过拖鞋、毛巾也极易传染;传染性最强的淋病患者,健康人可能会因此而患上前尿路感染。而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脓包疮,溃烂后便结成蜜黄色的浆痂,一经接触即会传染;。
专家建议,由于大多数皮肤病等病菌要在身体停留一段时间才能传染到体内,因此游泳时间不宜太长,最好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游泳者在游泳之前应自备毛巾、拖鞋、浴巾等物品。进入泳池前要适当活动,不要坐池边的地面,人们随意坐在上面很容易引起霉菌感染。游泳后应及时沐浴,最好用一些含碘的洗液稀释后擦拭皮肤,然后用清水冲洗,可冲洗掉皮肤上可能污染的致病微生物,从而降低感染皮肤疾病的风险。
3
肠胃
泳池水质不佳还增加了泳客患上胃肠道疾病的风险。民众游泳时难免吞进少许池水,特别是初学者和儿童。当池水中致病菌数目较多时,吞入池水就有引起胃肠道疾病的风险。如果池水内“大肠杆菌”超标,泳后腹泻的几率就更高。所以,游泳的时侯,大家不应该在泳池中随意吐痰或大小便。为减少病菌感染的几率,我们在游泳时,应该尽量少触摸水龙头及门把手,如用手接触过公用设施后要用肥皂清洗,更不要到别人刚刚躺过或坐过、尚未干燥的椅子上休息。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面上,因为潮湿的地方是霉菌大量滋生的地方。
4
耳朵
游泳时耳朵容易进水,易引起中耳炎。造成中耳炎的常见原因是水入耳未及时清出。脏水停留在耳内会使耳屎软化,使耳朵堵塞、流脓等,引发外耳道和中耳炎症,严重的还会引起鼓膜穿孔等。耳朵一旦进水,可将头歪向进水一侧,单足跳跃数下,水就可以向下从外耳道流出,随后用干净的医用棉签轻轻擦拭。
切忌不要用手或其它锐利的东西抠耳朵,以免刺伤外耳道或鼓膜,引起感染。另外,游泳发生呛水时千万不要使劲擤鼻子,否则咽鼓管扩张,脏东西就会随着咽鼓管进入耳内,引起炎症。已患有中耳炎、鼓膜穿孔者则不宜游泳,以防疾病复发。
“望闻问切”辨水质
一望:进入泳池前首先要观察水池内水的颜色和透明度。在水质较好的游泳池中,如果铺有白色瓷砖,会呈现出明亮的淡蓝色;如果铺有浅蓝瓷砖,则是深蓝色的效果;而池水一定要满足清澈见底的条件,要看水面有无颗粒漂浮,池底有无沉淀,池水的泡沫能否在15秒内消散。另外,有些池水会显示黄、绿、褐色或黑色等怪异水色,主要原因是加入过量氯或臭氧等氧化性消毒杀菌剂,使溶解性显色矿物质在水中的含量较高。游泳时尽量避开这样的水质。
二闻:贴近水面时可以闻到淡淡的氯气味道,说明余氯的含量或臭氧含量基本合格。如感觉到味道刺鼻,难以适应,则说明余氯的含量或臭氧含量已经超标,这样的池水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三问:询问工作人员该游泳池池水的更换时间频率及检测结果,以及日常维护措施。有媒体报道称,若泳池每天彻底换水一次,每个月的成本高达数十万元,高昂的成本让大多数泳池只能采取循环过滤和消毒剂杀菌的方式,彻底换水的频率从一周一换到一年一换不等。
四切:用手感觉池水是否皮肤有不适感,经常游泳的人都能感受到水的“软”和“硬”,感觉“软”表明水质优良,感觉“硬”、涩,甚至有瘙痒、疼痛的感觉,水质可能较差。
综上所述,游泳馆显然已成为夏日健康隐患的滋生地,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游泳馆经营者应加强自律,规范管理,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健康的游泳者选择游泳时则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管理完善的游泳馆,并要注重自我保护,以防“泳病”上身。患有某些传染病的人更是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尊重他人,最好不要去公共游泳池游泳,以免病情加重,或者传染给别人。在此,衷心地希望大家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游出健康,享受清凉!
特别提醒
最后,特别提醒(不宜游泳的人):
▲患沙眼、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者,治愈前禁止游泳。
▲患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人,比如患肝炎、传染性皮肤病、足癣、肺结核和痢疾、肠炎等疾病的患者,在彻底治愈并经复查之后,方可下水游泳。
▲有严重高血压的人、冠心病者、醉酒的人以及精神病人不要进入泳池。
▲患有肾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中耳炎及鼓膜穿孔等病的人,身体抵抗力弱,而游泳活动量比较大,又是在冷水环境中进行,容易使病情加重。
▲皮肤有破损的人最好不要游泳,容易感染疾病。
本文编辑:刘艳红
一个负责任的医学健康科普公益平台,致力于提供权威性、科学性、大众化的健康资讯。长按上方白癫疯病白癜风的治疗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