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以下全是腿”的“北京瘫”,前段时间在网上被疯转。然而,有医务人员指出,这种坐姿其实是有害的,时间长了以后,不仅会对颈椎、腰椎、胸椎造成压迫,还会影响心肺功能。?漫画“北京四瘫”其实,不少家长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习惯性的动作或做法是对宝宝有潜在危害的,下面就跟美猴(Mymo)一起来了解下吧~长时间竖抱小宝宝几个月的小宝宝哭闹的时候,家长为了转移其注意力,会让宝宝直立起来被抱着。其实,在宝宝脊椎骨还没有发育好的时候,竖抱会对ta的发育不利。为了安抚ta,爸爸妈妈可以一手托着宝宝的屁股,一手揽着ta的腰,让ta脸朝外,扩大视野。同时,也可以让宝宝平躺着,握着宝宝的小手温柔地带ta做一些被动操,宝宝也会很开心的。饱受争议的举高高尤其是爸爸,天生就是玩“刺激”的“物种”,经常会跟宝宝进行“举高高”、“抛起接住”这类的“游戏”,宝宝在爸爸比较“粗野”的逗弄下,往往会乐得格格笑,于是爸爸们就更加“乐此不疲”。但是对于小宝宝来说,这些动作不仅容易造成意外,还容易对其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过早学走路根据儿童一般的发育规律,学走路在11个月之后最好。因为幼儿期的宝宝骨骼含钙质少,骨质软弱,容易受外力的影响而变形。如果学习走路的时间太早,宝宝全身的重量由下肢承受,往往容易使ta双腿产生弯曲、变形,影响以后的正常生活。爸爸妈妈还要注意不让宝宝用学步车,因为那样不仅宝宝的腿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还容易因为小宝宝不会控制“车速”而发生撞击、跌落等危险。捏鼻子给孩子灌药很多小时候被这样喂药的家长,也“理所当然”地对不配合吃药的孩子用这种方法。其实,这样做风险很大,因为捏鼻子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更加不配合,在哭闹和挣扎中,鼻腔分泌物或药水很容易通过孩子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另外,孩子的鼻腔黏膜、血管都比较娇嫩,家长的力度如果没控制好,还容易导致宝宝鼻黏膜和血管损伤。同理,爸爸妈妈也不可捏住宝宝两侧鼻翼让他用力擤鼻涕,或者在宝宝打喷嚏的时候捂紧ta的口鼻,否则,鼻涕和鼻腔内的细菌容易在压力的作用下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进而引发中耳炎。经常给孩子掏耳屎耳屎学名为耵聍,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黏稠液体,可以起到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的作用,还有抑菌和杀菌的功效。一般而言,孩子的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孩子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掏耳朵容易把皮肤划伤,如果细菌侵入还会引发感染,甚至引起中耳腔感染、耳道长期流脓、鼓膜穿孔等严重后果;掏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突然挣扎或咳嗽,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如果孩子感觉耳朵发痒,爸爸妈妈可以用棉签蘸医用酒精轻轻擦拭,这样不但止痒还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玩具音量被忽视如今市场上的玩具质量参差不起,不少劣质玩具的音量过大,简直成了噪音源,如果宝宝长时间、近距离地接触它们,可能会永久性损伤其听力。一般婴幼儿玩具的音量要控制在70分贝以下,如果玩具声音太大,爸爸妈妈可以用胶条粘住喇叭,或者干脆取下电池。同时,也要尽量少带孩子去比较吵闹的游乐场所。药不能随便停孩子细菌感染比较严重时,医生会建议使用抗生素。不少宝宝家长认为服用大量抗生素会有不良后果,就选择在宝宝症状好转后擅自减量或停用。殊不知,抗生素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周期,一定要在细菌完全被杀灭后才能停用,否则,虽然不适的症状有所缓解,但细菌并未完全消失,残留的细菌反而会容易产生抗药性,导致病情反复以及越来越顽固。得了白癜风能治得好吗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儿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