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疾病治疗 > 慢性中耳炎诊治

慢性中耳炎诊治

基本知识: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慢性炎症,一般由急性中耳炎迁延而来。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反复耳流脓、听力减退等,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

临床表现:

如有眩晕、呕吐、面瘫、剧烈头痛、寒战、高热等症状出现,说明已有并发症发生。慢性中耳炎目前可分为: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②中耳胆脂瘤③中耳炎并发症:面瘫、迷路炎、耳后骨膜下脓肿、颞肌下脓肿、外耳道后壁脓肿颅内并发症(脑膜炎、脑膜外脓肿及脑脓肿)等。

中耳炎(胆脂瘤)

处理原则:

医院通过耳内镜、CT等检查确诊,大多需手术治疗。尤其中耳胆脂瘤应尽快手术治疗。中耳的顶壁称为鼓室盖,鼓室仅借此薄骨壁与颅中窝大脑颞叶分隔,乳突后壁又借乙状窦骨板与小脑相近,胆脂瘤具有侵蚀破坏骨质的特性,一旦骨壁腐蚀,感染可经此进入颅内,引起脑膜外,脑膜,脑实质的炎症,局限形成脓肿。

根据不同的中耳病变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手术为在显微镜下进行的精细手术。一般分为:鼓室成形、乳突根治、乳突根治伴鼓室成形(自体听骨或人工听骨听力重建)。

人工听骨听力重建

术后注意事项:

1.饮食清淡,避免饮酒。行听力重建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3天,3天后可适当下床,避免头部突然运动,3月内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2.术后7天左右拆除伤口缝线,半月左右抽取耳内填塞物,抽取后遵医嘱点用耳药,点耳药时注意患耳朝上,药液充分浸入耳内5分钟后再坐起侧向健侧将耳药流出。抽取填塞物后耳内点药1月左右,医院复诊至术腔完全上皮化,一般需持续术后1到3月。若期间耳内分泌物突然增多或头痛、医院复诊。

预防慢性中耳炎:

1、住房应通风透光,保持空气洁净及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耳道清洁、干燥。规律作息,积极治疗感冒。有鼓膜穿孔者,特别要防止不洁的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例如洗头、游泳等),造成发炎的加重,必要时可用耳塞塞住耳道来预防,若水进入耳朵时,可用吹风机吹乾,或侧跳使水份流出,避免耳道受伤害,并早手术修补鼓膜。

2、家中如果有人抽烟、擦油漆或点香时,应该保持空气流通,这样可防止上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而引起肿胀。

3、擤鼻方法要正确,即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侧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防止鼻涕进入中耳。

4、积极治疗鼻部疾病。因鼻腔与中耳由耳咽管相通,鼻腔炎症可能逆行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医院接受正确治疗,防止转化为慢性中耳炎。

5、婴儿期注意不能平躺喂奶,应斜抱45度,因小儿耳咽管较直,奶水容易逆流到中耳引起感染。

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

(专科门诊)-

(医生办)-

(护士站)-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方
北京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jbzl/823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