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没事就喜欢掏耳朵,还会闲着无聊戴着耳机听听音乐,然而你们知道吗?凡事过度都是很伤身的。恰恰,在洗澡的时候,很多人反而忘了去洗耳朵了。今日小编就说说保护耳朵的那些事,教大家正确清洁耳朵,怎么掏耳朵最不伤害它等知识!
不少人容易疏忽耳部皮肤的清洁,只是在洗头时会顺便擦一下耳背、耳廓等地方。其实,耳朵的清洁护理也不容忽视。耳朵比较薄且存在软骨,往往让人忽视了耳部皮肤的皮脂腺分泌,如果耳朵长时间不清洁,尤其是油脂分泌旺盛的人群,很容易造成毛孔堵塞,进而形成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大多发生在耳背和耳朵下方,开始时是像米粒一样的小肿块,有些疼痛,如不引起重视,皮脂腺囊状上皮就会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潴留性囊肿。
耳朵护理之一:日常清洁
洁面是许多人的每日功课,但你是否会记得每天都给耳朵做一次清洁?也许更多人是在洗头的时候会顺便洗一下耳背,顺带擦一下耳廓等地方。
耳朵的清洁也不容忽视,特别是皮脂分泌比较旺盛的区域尤其需要注意清洁护理。如果耳朵长时间不清洁,或者油脂分泌旺盛的人群不注意清洁耳朵,很容易会造成毛孔的堵塞,进而形成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较多发生在耳背和耳朵下方。开始时像米粒一样,如不引起重视,会形成潴留性囊肿,医院进行手术切除。因此,耳朵的清洁工作每天都要做,用毛巾擦拭耳廓和容易藏污纳垢的耳背。
耳朵护理之二:不随意掏耳垢
许多人有掏耳垢(俗称耳屎)的习惯,对此,站在保养耳朵的角度,耳垢对外耳道是有一定保护作用的,不能随意掏。
耳垢是由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分泌,一般会在张口、打哈欠或者咀嚼等活动时,借助下颌关节的运动而自然脱落,并排出耳道,并不需要人为地去掏。如果强掏耳朵,除了容易伤害耳内皮肤引起炎症外,还容易对鼓膜造成伤害。
那么,耳垢是不是就完全不需要我们去操心?耳垢的形状和分泌量每个人都不同,有的人天生分泌就比较旺盛,耳垢的生成速度较快,难以自行排出,由此引起耳朵瘙痒或者堵塞感,这时候就需要人为地清洁耳道。
自己处理的正确做法是:将棉签浸透温水后稍稍挤干,放入外耳道内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将“耳屎”泡湿、浸软后随之带出。如果棉签小心探入时没有感觉疼痛即可,但如果感觉到不适或者疼痛,意味着已经比较深入,最好停止清理。如果里面还有耳垢,就需要找专业医生使用专业器具来取出。
耳朵护理之三:打耳洞需谨慎
为了戴耳环而打耳洞十分寻常,有的人还同时打好几个耳洞。但你知道吗?打耳洞有可能留下疤痕疙瘩,增生的疤痕比原来伤口还大。
临床上许多患者耳朵上的疤痕疙瘩就是由于穿耳洞造成的,尤其是疤痕体质的人群,要治愈非常难。这些疤痕疙瘩要通过手术切除,术后恢复同样可能形成疤痕,复发率高达50。
另外,如果在耳垂上穿耳洞还稍微好些,若在耳廓的软骨上打耳洞则危险得多。因为耳廓主要由软骨构成,血液循环比耳垂差,对细菌的抵抗力也较弱,容易受到感染。若产生严重的感染,还可能发展成化脓性软骨膜炎,甚至导致耳廓萎缩。因此,穿耳洞需要谨慎。
耳朵护理之四:耳机要舒适
无论是听音乐还是接听电话,耳机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可是人们往往把选择耳机的标准放在音质上。每个人的耳朵形状都不一样,且耳道大小都不一样,如果在使用耳塞式耳机时感觉到不舒服,则表明耳机的设计并不适合你的耳朵,长期使用这样的耳机会对耳道软骨造成压迫,容易导致软骨损伤及形成炎症。
平时洗澡、洁面时用毛巾顺便擦拭一下耳廓及耳背,也可保持耳部皮肤的清洁。
教你几个方法保护耳朵
耳朵就像眼睛一样是我们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最重要的门户。有一个好的听力会让我们受益终身,我们可以聆听优美的音乐,可以和亲朋好友尽情谈天说地。然而好的听力的保持更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怎样爱护耳朵。
1、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
我们的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洗澡、洗头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特别对那些已经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人,还非常容易导致中耳炎。中耳一旦发炎就会出现耳朵长期流脓的症状,最重会导致渐进性的听力损害,治疗起来也非常繁琐、费事、费力。那么,一旦外耳道内进水了怎么办呢?你可以通过单脚垫脚蹦跳的运动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签把水吸出,再不行可以用电吹风把耳内的水蒸发出来。
2、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
我们听觉的产生和耳内有一个叫耳蜗的结构密切相关,耳蜗结构中有一种毛细胞,他们起到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作用,这些毛细胞非常娇弱,许多药物对它们都会造成伤害,像氨基糖甙类消炎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伤毛细胞,这种药物引起的耳聋被称为药物性耳聋。有的人对这些药物极为敏感,即便用上一点点这些药物,也会引起药物性耳聋。因此,在使用药物特别是上述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再慎。
3、感冒后或坐飞机后耳朵疼痛要及时治疗
我们的耳朵和鼻咽部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结构相通。这个管子的作用是调整耳朵内外的压力。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顺着这个管子逆行感染耳朵引起急性中耳炎;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压力变化过大,咽鼓管不能及时调整耳内压力,也会引起急性中耳炎。中耳内炎症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引起听力障碍,严重时还会引起中耳化脓性病变,甚至引起鼓膜穿孔等。因此在感冒后或者坐飞机后耳朵出现问题要及时请耳鼻喉科医师诊治,切莫耽误了病情。
4、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要第一时间诊治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医学发现,与之相伴的一种疾病——突发性耳聋也明显增加了。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耳内闷塞感。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因此治疗越早越好,所以说“时间就是听力”一点都不过分。如果病史超过15天,听力恢复就较难了。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一旦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该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
5、预防噪声聋很重要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噪声引起的耳聋被称为噪声性耳聋,噪声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一旦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过程,有人喜欢带着耳机大声听音乐,这是现代社会引起噪声性聋最常见的原因。噪声性聋主要是预防。如不要长时间大声听耳机传出音乐;过节放鞭炮要离鞭炮远一点,尽可能捂上耳朵;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戴隔音用耳塞、耳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
八个方法预防听力下降保护耳朵健康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加上青少年经常去K歌等原因,青少年听力下降的问题逐渐显示。据研究表明12%~15%的青少年的听力健康受到娱乐性噪声的影响。青少年听力下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么我们怎么来预防呢?
预防听力下降8妙招
1、按摩
按摩耳垂前后的处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颔关节突后缘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推荐:非常有效的耳部保健操。
2、使用适配的耳机
入耳式或头戴式耳机,最好是降噪耳机,适配的耳机可让使用者清楚地听到较低音量的声音。此外,降噪耳机可以降低背景噪音,让使用者可以听到较低音量的声音。经常在火车或飞机上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人应考虑在这些环境中使用降噪耳机。
3、戴耳塞
在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场和其他噪音巨大的场所,使用耳塞来保护听力。如果使用正确,耳塞可将噪音接触降低5至45分贝,具体取决于耳塞的种类。
4、最好不要挖耳朵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忍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5、限制每天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时间
虽然降低音量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将个人音频设备的使用时间限制在每天不超过一小时非常有利于减少接触噪音。
6、父母需要发挥积极作用
教育子女保护听力并监督其接触巨大噪音的情况;父母还需要在保护听力方面成为子女的榜样。鼓励给少年和青年等高风险人群。
7、让听觉器官不时短暂休息
去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事和其它嘈杂的场所时,不时离开让听觉器官短暂休息有助于减少接触噪声的总时长。
8、注意听力损失的迹象
如出现耳鸣,听门铃、电话铃和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在电话上),或者在餐馆或其它社交场合等嘈杂环境中跟不上别人的谈话,因而怀疑自己听力受损的人应寻求听力保健专业人员的帮助。
结语:走在马路上,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带着耳机,有的在听歌,有的在听戏,还有的或许是学生在听音乐听力。不管是在干什么,这么长时间戴耳机是很伤耳朵的,大家一定要注意。而且在外面,耳朵里有东西也是会影响听力,很危险!
(以上内容来源于三九养生堂,版权属于原作者及网站所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那个医院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