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发病率最高的耳病就是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永久性听力障碍,家长应特别重视。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人万,居十大残疾之首,由于感染、药物、遗传、噪声、外伤等原因,每年还要新增聋儿2万-3万。而听力障碍对小儿的影响和伤害较成人更为严重,它将伴随的是语言障碍、学习障碍、就业障碍、成家立业障碍等。
目前,小儿最严重的、对身心健康影响最大的耳病之一就是双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这些患儿生活在无声世界里,成为聋哑残疾人。专家表示,目前该病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人工耳蜗植入技术。但该技术对于治疗时机要求很严格,对于先天性耳聋患儿,植入最适年龄为10个月-6岁,这期间植入年龄越小效果越佳。
另外,小儿发病率最高的耳病之一就是中耳炎,中耳炎如果及早发现、正确治疗,都会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会导致永久性听力障碍,甚至引起颅内外多种并发症,有生命危险,所以医生提示家长们应特别重视。
中耳炎症状
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耳痛
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燥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
耳流脓
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听力减退及耳鸣
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
耳聋
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
具体症状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早期感到耳闷,听力渐降,伴耳鸣。鼓膜未穿孔前,除了耳痛剧烈外,还伴有畏寒、发热等。当鼓膜穿孔后疼痛骤然减轻,但脓液自中耳流入外耳道,出现耳朵流脓的典型症状,初为血水脓性,以后变为脓液。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表现为间歇性流脓,脓液可呈黏液性,黏脓性和黏稠臭脓。胆脂瘤性中耳炎流脓呈持续性,其量不多,具有腐败性恶臭,脓液中混有豆渣样或葱皮样分泌物,是谓胆脂瘤.
为什么小孩感冒后容易得中耳炎?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和乳突,咽鼓管的另一端是通向鼻咽部的。小儿的中耳炎大部分由于鼻咽部的炎症,通过咽鼓管往上蔓延至中耳所致。
而且小儿的咽鼓管又有着自身的特点,跟成人的比较,小儿的咽鼓管角度更为平缓,较宽,直而短,最容易受感染,所以小儿感冒后容易患上中耳炎。
怎样判断孩子患了中耳炎
头痛:孩子患耳附近头部剧痛,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
耳痛: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通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孩子会说耳痛,但不会说话的宝宝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
发热:中耳炎往往伴随有突然发热,体温可升至38℃至40℃
耳流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
听力障碍:具体的表现为,孩子可能要把电视机的音量放得比平时更大,或者经常会要求你重复刚刚讲过的话。
如果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经积极正确的治疗,可造成感染的扩散,引起乳突炎,急性颅内、颅外的感染如耳源性脑脓肿、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或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耳朵反复流脓。急慢性中耳炎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周身不适,体力减退,最严重的是出现听力减退。
护理及预防中耳炎都重要
1、母乳有预防中耳炎的效果。由于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足以抵御由口腔吸入至咽喉部及咽鼓管有害菌的侵染,故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少婴幼儿中耳炎的发生。而用牛奶、奶粉等食品进行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由于这些食品无一定数量的活性抗体成分,故可使病菌有机可乘,致使呼吸道或中耳发生感染。
2、给宝宝洗澡、洗头时,防污水流入鼻及耳内。游泳后可用细小卫生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以保持清洁干燥。
3、不要给宝宝挖耳朵,避免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若耳垢较多,医院清除。
4、宝宝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有的妈妈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宝宝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
5、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擤鼻涕时不要双手同时挤压鼻子,应一侧一侧进行。积极预防感冒,或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同时,要让宝宝的鼻腔尽可能保持清洁,晚间在孩子的卧室内放一台喷雾加湿器。如果宝宝鼻塞比较厉害,睡觉时可以把头部垫得高一些,这样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就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如果孩子易感冒,在感冒高发季节来临之时,要及时注射流感疫苗或服用中药预防。
6、宝宝得了中耳炎后,应该保证身边随时有家长看护,因为宝宝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若耳膜穿孔,会有分泌物流出。若已经是慢性中耳炎,耳膜会增厚且结疤,耳膜活动性下降甚至中耳腔产生胆脂瘤,这时就要家长及时带宝宝再次就医,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宝宝会出现耳痛和耳朵不舒服的现象,年龄太小的宝宝不会表达,可能表现出躁动不安,或去拉扯受感染的耳朵,应给宝宝剪短指甲,避免宝宝抓挖耳朵。
预防中耳炎应从幼儿抓起
很多人的耳部疾患都是在幼年种下的病根,最常见而又为人们所熟知的中耳炎,在小儿科各类疾病中占极高比例,而该病对听力的影响又是巨大的,甚至会对人的一生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
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积极措施。临床发现,75.8%的中耳炎是感冒引起的。所以说,防止中耳炎的最好办法莫过于预防感冒。
婴幼儿感冒后,家长应该用干净手帕或餐巾纸帮助其轻轻地揩去鼻涕等分泌物,以防止鼻涕倒流进入耳内。对于较大的儿童,要指导其正确的揩鼻涕方法,即交替将左右鼻翼压向鼻中隔,不要用手捏紧双侧鼻孔擤鼻涕,以免增加鼻、咽部压力。
特别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宝宝感冒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不退;或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或宝宝哭闹不安,牵拉耳廓、疼痛等,医院检查。不要等到宝宝的耳朵流出脓来时,才带孩子看医生。
寻求文章推广、广告合作请与我们白癜风治疗方法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