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是父母在日常护理宝宝时最容易疏忽的地方之一,而很多生活上的细节恰恰是伤害宝宝听力的来源,比如游泳感染、擤鼻涕等。这些事情很常见却常常被忽略,危害影响深远。
一、过度掏耳朵
看到宝宝耳朵内有耳屎,父母就想帮宝宝清理干净,有时候宝宝耳朵发痒,父母也喜欢用火柴棒、发夹、长手指甲等为宝宝掏挖,殊不知这样子很容易让病菌进入耳腔内,导致耳腔感染,耳内长期流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宝宝的听力因此受到影响甚至耳聋。建议父母帮宝宝挖耳屎要小心谨慎,别用不干净的发卡、毛线针等盲目的掏。
二、太用力擤鼻涕
宝宝流鼻涕时,父母帮宝宝擤鼻涕都是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压住宝宝两侧鼻孔一半然后嘱咐宝宝使劲用鼻孔喷气,其实这种动作是错误的。宝宝太过用力,两边鼻孔一起擤会导致鼻腔内的病菌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耳咽管进入鼓室,损伤耳朵,可能引起暂时性的耳堵塞感,严重的话就会导致耳痛、中耳积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应该是先压迫一边鼻翼,轻轻擤出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再用相同方法擤出另一侧的分泌物。婴幼儿不会擤鼻涕,家长可以用橡皮管或者塑料管将鼻腔内的分泌物抽吸干净,然后用血管收索剂滴鼻再用棉签插入宝宝鼻腔轻轻转动,把鼻腔内残余的鼻涕擦拭干净。
三、噪音太大
儿童往往在没有任何痛苦表情下,听力就受到噪声污染而逐渐减退,高分贝的声音过度刺激孩子内耳非常弱小但很精密的“感应接收器”。一旦这个接收器受到损伤,就没法把声音传输到大脑了。因此,平常若有人放鞭炮时应该让孩子站远一点或者用手捂住孩子耳朵,给宝宝创造平静和谐的环境,并且及早带宝宝检查听力。
四、错误用药
孩子如果属于特殊过敏体质,有些药物可能会伤害耳朵的听神经,比如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药物,就算是医生给孩子注射上述药物时,父母也要仔细观察孩子听力情况,若发生异常,一定要告知医生并停药治疗,若等到明显的中毒性耳聋时才重视,就追悔莫及了。
五、游泳感染
若泳池水质比较差,游泳时刺激耳膜,加上孩子的抵抗力弱,很容易引发中耳炎。所以,父母带孩子游泳时要加强对耳朵的保护,若有水进入耳朵,应当及时倒出,避免诱发耳内感染,伤害听力。
六、吸鼻子
与擤鼻涕相反,有的宝宝懒得把鼻涕擤出来就往咽部吸,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习惯,就算没有鼻涕宝宝也常做“吸鼻子”的动作,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增加患中耳炎的概率,严重的话还可能诱发脑脓肿,非常危险。所以宝宝有鼻涕要轻轻擤出来,注意方法,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的坏习惯。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婴诺中国图片欣赏
白殿疯用醋白癜风治疗的较有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