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耀邦秉公办案被喻为服刑人员的“娘家人”
姓名:罗耀邦
性别:男
年龄:48岁
职务:鹿寨地区人民检察院驻监检察二科科长兼驻桂中监狱检察室主任
在很多人印象里,检察官是犯罪分子的“天敌”。但有一群特殊的检察官,他们驻守在监狱和看守所内,整天与服刑人员打交道。服刑人员伙食不好、劳动太累、被欺负虐待,都会向他们反映,他们被喻为服刑人员的“娘家人”。48岁的罗耀邦就是其中一员,他驻监所8年,破解着监狱中的猫腻,守护着高墙里的正义,让法治阳光在高墙内普照。
给服刑人员带来温暖监狱安全无小事,高墙内也需要正义的阳光。刑罚执行是否公平公证,监管秩序是否稳定,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这都是驻监监察室担负的责任。对服役人员来说,驻监监察室检察官是“保姆”兼“保镖”一样的存在,是服刑人员的“娘家人”。
“虽然服刑人员因为犯了罪而行动受限,但他们依然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而驻监监察室是维护高墙内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罗耀邦说,他所驻守的桂中监狱共有11个监区。每天早上,他都会对桂中监狱各个监区进行巡视,和服刑人员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倾诉。为了让常年得不到家庭关怀的“无会见、无来信、无汇款”人员能够安心改造,罗耀邦还经常组织慰问,给他们发放慰问品,为“高墙”里的世界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每个监区还有一个“检察官信箱”,服刑人员都可以给检察官写信约见检察官。“伙食不好”“劳动太累”“监管粗暴”……通过畅通的渠道,服刑人员的诉求纷纷汇集到罗耀邦手中。
服刑人员莫某在押期间,突然情绪激动,强烈要求约见罗耀邦。原来,莫某妻子提出了离婚,留下幼子与老父远走高飞。莫某担心儿子没有人照顾,十分烦躁,完全无心改造。为了让莫某放心,罗耀邦趁去桂林出差的机会,到莫某家走了一趟。他让莫父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又捎了一张他儿子的照片给他。莫某收到信后,心情平复很多,之后一直积极改造争取减刑。
高墙内也需要正义的阳光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驻监检察人员在工作上与监管场所民警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程度的交集,在查办职务犯罪过程中不可避免遇上“老朋友,熟面孔”,但罗耀邦在法律面前不讲私情,不谈私利,严格依法办案。
年10月,服刑人员刘某来信,称被一名监管人员扇耳光导致左耳耳膜穿孔。“这名老狱警是我的老朋友了,平时关系很好。但一面是人情,一面是法理,我只能秉公办案。”罗耀邦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并设法收集、固定证据。最终,鹿寨地区检察院以涉嫌虐待被监管人罪起诉该名监管人员,一审法院作出有罪判决。
“早点出去”,这是许多服刑人员最大的盼望。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案件,罗耀邦都要仔细审查,避免有权人以权赎身,有钱人花钱买刑。
年查办的辖区内某监狱渎职腐败系列案时,一名嫌疑人也是罗耀邦日常工作往来较多的“老熟人”。听闻风声,老熟人通过中间人请他和另一名同事吃饭,罗耀邦到了之后,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为了不惊动对方,他和同事不动声色提前离席并结账。之后,他在案件查办过程中不徇私情,秉公办案,和嫌疑人斗智斗勇,最终使其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更多鹿寨检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