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耳朵进水,到底有哪些危害?
由于水进入外耳道,造成外耳内局部皮肤感染,形成外耳道潮湿的环境,因而促进了细菌的生长,同时也引起外耳道皮肤软化,这样细菌就入侵外耳道局部的皮肤,造成局部炎症,从而引起外耳道的感染多伴随有疼痛。
人体的外耳与中耳以鼓膜相隔,在中耳腔内,有一条管子通往鼻咽部,称咽鼓管。小孩子咽鼓管短而直,而且管径较粗,因此非常容易感染。如进水后不及时处理,非常容易引起外耳炎,甚至引发中耳炎。
宝宝耳朵进水,通常会怎么做1如果外耳道进水:可将棉签上的棉花,弄成蓬松的小圆球,然后放在外耳道2-3分钟,这样,孩子在仰头或者转头的时候,棉花就会把外耳道里面的水吸出来。
2如果内耳进水:对于小宝宝,可以试着,先将孩子侧躺着放于自己的大腿上,使孩子进水一侧的耳朵向下,用手掌紧压孩子的耳根,然后快速松开,连续数次,将水“吸”出来;也可试着用手指轻轻按压孩子的嘴唇,诱使其做张嘴动作,反复数次,以便活动颞下颌关节,促使水从外耳道流出。
对于大宝宝,家长要及时使用软棉棒,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孩子的头部不能动。
如何防止宝宝耳朵进水,并尽量保护它的健康?
1不要随便给宝宝掏耳垢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另外,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时宝宝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宝宝的听力。
经常给宝宝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
2紧两侧鼻子用力擤鼻涕家长们给孩子擤鼻涕时,往往用两个手指捏住他的两侧鼻翼,让他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其实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3捂嘴捂鼻子打喷嚏有的家长在孩子打喷嚏时会让他憋住喷嚏,有的家长则是捂着孩子的嘴和鼻子,其实这样做并不好。因为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4让小宝宝平躺着喝奶新妈妈在给小宝宝喂奶时,如果不注意姿势和体位,也可能会给小宝宝的耳朵带来意外的伤害。小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小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奶水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