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现在哪里就诊 https://m.39.net/pf/a_9392345.html听力突然下降,出现耳鸣和耳聋的症状,这可能是突发性耳聋。近日,一名12岁的小患者医院耳鼻喉科门诊被确诊患有突发性耳聋。医生提醒: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应在发病后的72小时内进行,否则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失。一觉睡醒12岁孩子出现突发性耳聋“昨天还好好的,谁知今天一早醒来以后,孩子就说耳朵有点闷闷的,听不清声音。”春节过后,市民陈女士带着12岁的儿子亮亮(化名)来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医。在做了听力测试后,亮亮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年仅12岁的亮亮出现耳聋,让家长一时难以接受。耳鼻喉科主任医师赵哲弘在问诊分析孩子的发病原因时,注意到家长提及的一个细节:开学前,亮亮感冒并连续熬夜完成寒假作业。赵哲弘解释说,长期熬夜导致作息不规律,再加上感冒使免疫力下降,最终引发了突发性耳聋。他安慰家长的同时,开出了治疗药物。不到一周,亮亮复查时听力已恢复到正常水平。像亮亮这样年轻的耳聋患者并不少见。赵哲弘指出,虽然突发性耳聋以往多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但近年来这一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学生、都市白领、教师和噪音工作环境中的从事者等都受到影响。据了解,突发性耳聋又称为“突发特发性听觉丧失”,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赵哲弘透露,春节过后,医院接诊了不少突发性耳聋患者。过度疲劳、心理压力、血管堵塞、病毒侵袭和免疫系统疾病等都可能诱发耳聋。科学护耳需要改掉不科学用耳习惯“其实,市民只需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些,突发性耳聋还是可以预防的。”赵哲弘表示,易患突发性耳聋的人群包括长期工作压力大、频繁接触噪音、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年纪较大的人。为了预防此类耳聋,市民不仅应尽量避开嘈杂的环境并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还需要纠正不当的用耳方式。赵哲弘建议市民避免长时间通电话,因为这种行为极易损害听力。在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超过60%,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一小时,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应严禁使用耳机。此外,他也提醒市民不要养成频繁清理耵聍的习惯。耵聍实际上对耳道有保护作用;过度清理反而可能引起霉菌或细菌感染。对于注重清洁的市民,赵哲弘建议每三个月清理一次耵聍为宜,不宜过于频繁。鉴于耳道结构弯曲且十分脆弱,无论是耳道壁还是鼓膜都容易受到硬质掏耳工具的伤害。因此,在清理耵聍时,只应用婴儿专用棉签轻轻清理外耳道,切勿深入内耳道,并且强烈建议避免前往非专业的掏耳店。赵哲弘提到,门诊中经常遇到因掏耳不当导致的耳道感染甚至鼓膜穿孔的案例。综合:笛扬新闻、越牛新闻来源:洪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