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疾病治疗 > 家长们注意啦这5种行为,可能在悄悄偷

家长们注意啦这5种行为,可能在悄悄偷

为什么明明通过了听力筛查,孩子的听力还是会出问题?

造成儿童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家族遗传等导致的先天性听力损失,还有一类则与后天因素相关。

注意啦!以下几种行为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损伤孩子的听力。

01中耳炎未引起足够重视

相较于成人,儿童由于咽鼓管结构的特殊性,往往更容易患上中耳炎,尤其在婴幼儿时期。世卫组织早前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中就指出,有数据表明80%的儿童在4岁前至少患过一次中耳炎。同时,报告中也表明耳部感染是引起儿童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孩子年龄较小时,常常无法准确表达耳部不适及听力下降等情况,导致婴幼儿中耳炎容易被忽视甚至漏诊、误诊。如果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干预,则容易发展成慢性中耳炎,从而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

建议做法:

1)日常留意孩子耳部情况及行为习惯。

2)在外游泳、玩水时注意水质清洁,做好耳部防护。

)积极预防及治疗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问题,避免累及中耳。

02频繁掏耳朵

耵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屎,对耳道及听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通常会随着咀嚼和运动自然排出。因此,不管是成人还是幼儿,都不建议频繁掏耳朵。

幼儿的耳道更加狭窄,皮肤更加娇嫩,频繁掏耳朵容易引发感染。而且儿童往往配合度较低,稍不注意就可能戳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引发听力问题。

建议做法:

1)没有引起孩子不适的情况下,通常不需要主动清理耳屎。

2)如孩子是耳屎分泌旺盛,已经引起耳部不适,医院检查并清理。

0噪音接触

其实,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长时间或频繁暴露在分贝过高的声音中都会对听毛细胞和其他耳内结构造成损伤,从而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相较于成人,儿童听力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噪声带来的伤害通常更大一些。

建议做法:

以下几种常见的生活噪声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损伤孩子听力,家长们需要多加注意,避免孩子长时间接触:

1)家庭噪音:电视、手机等音量过大或家人习惯高声说话。

2)玩具噪音:有声玩具音量过高。

)耳机噪音:耳机使用时间过长,音量过高。

4)娱乐场所噪音:游乐场、商场等嘈杂场所的噪音。

04用药不当

早在年发布的《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就指出,我国每年约有高达万名儿童因用药不当导致耳聋。

目前已知的有可能引起耳毒性的药物已经超过了种,常见的包括庆大霉素、阿司匹林等。

因此,当孩子出现伤风感冒、头痛发热等情况时,在用药时建议多加留心,谨慎用药。

05擤鼻涕姿势不正确

不少家长在帮孩子擤鼻涕时,会习惯同时捏住孩子两侧鼻孔,再让孩子用力把鼻涕擤出。其实,这样做不仅不能很好地将鼻涕完全擤干净,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听力。

耳鼻相通,不正确的擤鼻涕姿势容易引发逆行感染,可能在无形中增加孩子患上鼻窦炎、中耳炎的几率。

建议做法:

擤鼻涕时切勿让孩子用力过猛,先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让孩子稍稍用力擤出对侧鼻孔中的鼻涕,可以同时做一些吞咽、咀嚼的动作,然后用同样的方式擤出另一侧的鼻涕。如果实在不好操作,可以借助吸鼻器。

帮孩子擦完鼻涕后家长和孩子都应及时洗手。

儿童时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段,听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听力损失一旦发生将直接影响孩子正常听声,从而影响言语、认知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孩子还可能因沟通交流困难而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

因此,家长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儿童听力损失的发生,共同守护孩子的听力健康。

参考来源: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听力报告》

◆《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央视新闻《什么是噪音性耳聋?孩子要远离哪些噪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jbzl/1529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