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属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的常见并发症。中耳炎高发于1-2岁的宝宝。冬春两季为高发期。
宝妈可能会有疑问,感冒或者嗓子发炎,怎么会累及耳朵得炎症呢?其实,这是由宝宝身体的结构特点决定的。中耳和咽部,有名为“咽鼓管”的结构相连,起调节中耳压力和引流的功能。成人的咽鼓管长而成角。这条通道比较“崎岖”,因此,即使咽部有了炎症也很少蔓延到中耳。而宝宝的身体还没发育完善。咽鼓管短而宽,并且不成角、位置低,所以,咽部的感染很容易就通过咽鼓管蔓延到耳朵。
除了呼吸道感染蔓延到耳朵,其他原因也会导致中耳炎。游泳或洗澡后进水且不注意清洁耳道,过度挖耳朵,腺样体肥大等也都会导致中耳炎。吸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这里要提醒家长朋友,不要让小宝宝呆在有吸烟的地方。此外,长时间用耳机听高分贝的音乐,也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因此,给宝宝听音乐要注意音量和时间。
那么得了中耳炎会有什么症状呢?中耳炎一般表现为耳朵堵闷、有进水的感觉,还可能会伴耳鸣,听力下降,持续性耳痛,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另外,患儿还会出现发热、哭闹、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直到患儿耳流脓后缓解。婴儿耳痛表现为易烦躁,捂耳朵,拽耳朵,睡眠不安,耳朵出现异常分泌物,眩晕,甚至听力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宝宝早期症状不典型,往往因为上课不集中、看电视时声音放得很大,才被发现。
如果宝宝得了中耳炎,也不用过于惊慌。妈医院就诊。中耳炎一般采用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有时,治疗过程,还需配合耳内用药消炎止痛,或者配合鼻腔内滴药。宝宝一旦病情较重,还可能行鼓膜切开中耳置管、鼓膜切开引流等治疗。需要提醒各位宝妈,虽然,中耳炎是常见病,但是,耽误病情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比如鼓膜穿孔、颅内感染等。
日常生活中,宝妈也需要注意宝宝的耳朵健康。平时,要注意,游泳、洗澡后尽量避免宝宝耳朵进水。一旦进了水,妈妈要及时清理外耳道,尽量不要自行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宝宝还在吃母乳,妈妈也要注意喂奶姿势。喂奶时,不要完全让宝宝躺下,要稍微斜侧头高位。如果宝宝感冒了,妈妈要更加注意耳部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妈妈还要学会正确擤鼻涕的方法:首先,用纸巾堵住一侧鼻孔,轻轻吹气,擤出另一侧的鼻涕。然后,再换另一侧鼻孔,不要两侧同时用力,也不要用力过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