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疾病治疗 > 宝宝耳朵进水了用棉签吸厦门家长注意,这些

宝宝耳朵进水了用棉签吸厦门家长注意,这些

昆明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1.html

NO.

“宝宝的听力是一辈子的事情”

文:安生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

天气将慢慢地变暖和

妈妈们给宝宝洗澡也就更勤了

但是妈妈们有没有发现

当给宝宝洗澡或者洗脸时

稍不注意,水都会进到宝宝耳朵里

而通常遇到这种情形

很多妈妈第一个想到的是用棉签进行吸水

但是这种方式使用不当

可能会对宝宝的耳朵有害哦!

如何判断宝宝耳朵是否进水了?

第一步:

观察宝宝是否在用手频繁的抓、挠耳朵。

第二步:

观察宝宝是否无故哭闹,如果耳朵进水,宝宝会特别难受,导致哭闹不安。

第三步:

如果发现宝宝耳朵里面的耳屎是黏黏的,并且有一点味道,基本可以判断宝宝的耳朵真的进水。

宝宝耳朵进水的正确处理方法

为什么不能用棉签?

宝宝耳朵进水后,耳道皮肤的毛孔就会被打开,再加上宝宝的耳朵非常敏感,若宝宝不配合,家长又一时没掌握好将棉签坚硬的顶端刺伤到鼓膜,就可能会导致宝宝鼓膜穿孔,所以这样做会非常危险。

所以棉签可以用来擦拭宝宝耳道口周围的水渍,但千万不可将棉签深入宝宝耳朵内部看不见的地方。

有的妈妈可能会用卫生纸搓成条,放进宝宝耳洞往里旋转以吸出水分。这样的方法也危险,同样如棉签一样容易伤害到鼓膜,也会将耳屎推入鼓膜处,影响宝宝听力。

耳朵进水了该怎么办

、进水一侧的耳朵朝下

让水慢慢流出,棉棒放在耳道口(不要伸进去)吸水,同时让宝宝做张嘴动作,活动颞下颌关节促使水流出。

2、平躺并擦干耳廓上的水

进水的耳朵朝上,一只手轻轻按住宝宝的脸,用婴幼儿专用棉棒在耳道外侧吸水。

3、做“棉绳”吸耳道内侧的水

将棉棒上面的棉花拉出二分之一左右,搓成一根软棉绳,把柔软的部分放在外耳道进行吸水。

注意:不能擦拭,更不能掏耳朵。宝宝耳道很短,只要棉花部分有进入一点耳道即可,千万不能深入。

夏天到了

洗澡越来越频繁

防止耳朵进水

这些小工具赶紧用起来

这些小办法可以避免宝宝耳朵进水

◆把小耳朵“盖起来”

大人用手掌托住新生宝宝后脑,手指从后往前把宝宝耳朵“盖起来”。

◆儿童浴帽

宝宝长大之后小手能够够到耳朵了,这时候就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儿童浴帽。佩戴浴帽之后水基本上就不会沾到眼睛、鼻子、耳朵等部位,让爸爸妈妈特别省心。

◆耳塞

儿童耳部感染的复发的几率比较高,宝宝用耳塞可以有效防止而不进水。但是如果宝宝不习惯,也不必勉强。游泳或洗澡之后,用干的小毛巾,或者棉绳把宝宝耳朵里的水吸出。

◆把头向后仰

如果以上工具都没有,可以引导孩子躺在浴缸里,采用理发店洗头的方式把头向后仰,用杯子装水冲洗前额和头顶。在洗干净头发之后让宝宝坐起来,清洗一下后脑勺就可以了。

除了宝宝耳朵进水家长要细心护理

生活中这些动作最伤宝宝耳朵各位爸妈们不要再做了

一、经常给孩子掏耳朵

我们给宝宝掏耳朵时,并不像给自己掏那样能有明确的感受。用棉棒给宝宝掏耳朵,你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深浅、方向,有可能将耳屎推向深处,造成听力下降,甚至损坏耳膜。

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比如说,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活动,就能帮助耳屎自行排出耳道。

二、拍打宝宝的脸

有爸妈在逗乐宝宝时,会拍拍宝宝身体闹着玩,但千万要注意别拍打宝宝脸,以免刺激到耳膜。

也注意别让其他孩子拍打宝宝的脸,因为孩子往往不知轻重,有时下手重了,会直接伤害到耳膜,造成宝宝的听力受损。

三、长时间处于噪音大的环境中

美国儿科学会明确表示噪音对胎儿和宝宝都是有伤害的!

  

并且,噪音对人的伤害,往往是渐进式的,潜移默化的:起初只是觉得声音有点大,可能不当回事。慢慢地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听力就会逐渐下降,要是声音不够大,我们就可能听不见了。

这点对孩子尤其要注意,婴幼儿还不会说话或不善于表达,这时噪音对他们的危害,他们是说不出来的!

  

因此,想要保护宝宝的听力,务必不能让宝宝长时间处于噪音太大的环境中。

四、用力擤鼻涕

宝宝感冒流鼻涕时,很多妈妈会用两个手指捏住宝宝两侧的鼻翼,让宝宝用力将鼻涕擤出。然而这样做受伤的往往不是鼻子,而是耳朵。

  

因为鼻子和周围的器官是连通的,用这种方法帮孩子擤鼻时,鼻腔的病菌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耳咽管侵入鼓室,轻则引起暂时性耳堵塞胀闷感(这种感觉相信我们妈妈都曾有体会),重则导致耳痛、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脓液外流,听力下降等。

  

正确做法是:让宝宝的身体稍微前倾,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样方法擤另一侧。

五、随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孩子发烧感冒时,很多妈妈会根据“个人经验”服用药物,或者不遵医嘱服药,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的剂量。殊不知这样做的风险非常大,严重时会直接伤害到听力神经,使孩子永远失去听力。

宝妈一定要注意!

宝宝的听力是一辈子的事情

如果在小时候受伤

后果不堪设想!

┃图文来源:朵妈的亲子时光、99健康网、网络综合

┃商务合作

┃转载授权请联系u

今日热帖推荐

鹭岛生活

《重磅!购房新版征信于5月启用》

猛戳下方查看今日热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jbzl/1206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