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组工您值得拥有”
楼正才,义乌人,金华市第九批拔尖人才,温州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曾获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金华市名医等荣誉称号。
今年6月,第二十届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大会(IFOS)在巴黎举行,一位华人面孔分外引人注目。他,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楼正才,一位在基层工作、热爱科研,并让病人减少痛苦和节省大量医费的耳鼻喉健康使者。据了解,楼正才的治疗鼓膜外伤性大穿孔的技术等多项科研成果,不仅在省内频频获奖,在国际业界也有一定知名度,其科研成果已被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医院临床应用。
高考所有志愿都填临床医学
年,楼正才出生于义乌苏溪。由于早产,幼年的他体弱多病经常要住院,深知病痛之苦,而且他自幼就对医学很感兴趣。所以,高考那年所有的志愿他都填了临床医学。年,楼正才从温州医学院本科毕业,医院,从事耳鼻咽喉科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年,楼正才以义乌市卫生系统首个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身份赴美医院访问学习,师从国际著名鼻内镜鼻窦手术专家DavidKennedy教授。另外,他还多次赴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地短期培训学习。
多年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使他具备了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慢性中耳炎、返流性食管炎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他主持完成了浙江省科技厅项目2项、浙江省卫生厅项目3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篇;应邀担任10余种国际期刊编委或审稿人。
爱好阅读和科研让收获满满
由于从小怀着对医学的兴趣,楼正才自参加工作以来,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冒出“为什么?”,为搞清楚“为什么”必须查阅文献。坚持阅读国内外医学文献,是楼正才医生这么多年来的习惯。他认为阅读文献,尤其是广泛阅读英文文献能引领科研思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20年前,他就是通过阅读国外的文献资料发现抑酸药用于治疗咽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勇于临床治疗慢性咽炎、慢性鼻炎及慢性中耳炎等耳鼻咽喉科疾病。目前,抑酸药已经成为国内治疗咽喉疾病的基本药物。
一直以来,国际上有一个“惯例”:鼓膜外伤性穿孔的治疗禁用滴耳液,保持干耳任其自然修复(需要3—12周),其中大穿孔通常不能愈合,主张尽早手术修复。从年开始,楼正才带领他的团队对外伤性及慢性耳膜穿孔的鼓膜再生进行研究。经过一系列豚鼠鼓膜穿孔的实验后发现,单一应用生长因子溶液(FGF—2或EGF)能加速鼓膜愈合,而且无任何不良反应。随后,他们在人耳身上进行了系列临床研究,证明这个研究成果可行。于是,他们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直接应用生长因子滴耳液治疗鼓膜外伤性大穿孔的方法,经临床实践,可以使大穿孔在1—2周内完全闭合,闭合率由30%左右提高到98%以上,既提高了疗效,又避免了手术,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该研究成果立即在国际上引起重视,并因其良好的临床效果一举获得了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年7月,澳大利亚医药健康卫生技术中心对这个研究成果进行专题讨论及推广。目前,该技术已被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医院应用。
楼正才和团队成员并未因此止步。他们提出是不是鼓膜潮湿环境能辅助鼓膜愈合?于是,他继续尝试用氧氟沙星滴耳液修复鼓膜外伤性大穿孔,结果发现也能提高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因此,他们认为耳膜穿孔以后,通过滴耳液保持潮湿鼓膜环境,可以防止残余耳膜坏死,反而促进创口再生,从而达到耳膜快速愈合效果。氧氟沙星滴耳液是耳科基本用药,价格便宜,还不到30元一支,这一举措使原先需要上万元手术才能治愈的鼓膜外伤性大穿孔,仅用不到30元一只的滴耳液就解决了问题,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这一研究成果最近已经发表在《CLINOTOLARYNGOL》、《OTOLNEUROTOL》及《LARYNGOSCOPE》等SCI收录国际期刊。
“作为一名医生不仅对病人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还要有对疾病未知因素探索的乐趣。临床科研的目的是如何让患者受益,实现最便宜的费用和最佳的疗效,给患者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也是全球各地医学科研工作者的追求。”楼正才说,临床科研和对疾病的勇于探索,对他来说是兴趣。有兴趣才能坚持科研,依靠自身和团队不断摸索、反复实验,最后才能获得成功。
长
按
关
注
“金华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