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又称耳膜,为一椭圆形半透明状薄膜,由上皮层、纤维层和黏膜层构成,位于中耳鼓室与外耳道交界处,构成鼓室的外侧壁,由其将外耳道和中耳腔进行分隔,并阻挡保护外耳道的异物,细菌等进入中耳腔,在听觉传导的过程中,鼓膜的结构能使传入的声波增益,补偿了声音传入时所产生的衰减。
在耳鼻喉科门诊中,经常见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鼓膜穿孔病人。
鼓膜位于外耳道最深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容易损伤、穿孔。导致鼓膜穿孔的直接原因多见于头部受外伤,合并颞骨骨折。另一方面是有挖耳的习惯,挖耳时用力过猛或被别人碰撞,导致穿破鼓膜。其次厂矿偶有飞溅的金属粉、矿渣、电焊火花,以及误溅滴入腐蚀剂,如强酸、强碱腐蚀鼓膜穿孔。
间接鼓膜外伤,常见于大气压力急剧突然的变化,如炮弹、射击、巨大声响等,导致鼓膜穿孔;平时打耳光也可损伤鼓膜,发生穿孔;中耳腔内气压急剧上升,发生内外气压不平衡,如用力擤鼻等原因。
鼓膜穿孔最常见的原因是经咽鼓管方向引起感染,而且多见于婴幼儿时期,由于婴幼儿咽鼓管宽、短、平等解剖特点,易患急性中耳炎,造成鼓膜穿孔。
鼓膜穿孔的临床表现是,听力从正常到中度听力下降,自觉有阻塞感,甚至耳痛,常伴有耳鸣。初起时仅见鼓膜单纯性充血,随着鼓膜内陷,出现点状出血,引起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那么,鼓膜穿孔后能自行愈合吗?
鼓膜穿孔后,要保持外耳道干燥和清洁,不能用力擤鼻,不可以进水,不可以滴药,避免细菌感染;穿孔小,鼓膜的自愈率高;穿孔越大,鼓膜的自愈率变小。若无继发感染,大约88%的鼓膜穿孔可在3-10个月内自行愈合。
正常的鼓膜分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上皮层---固有层(纤维层)---黏膜层;由于中间的固有层(纤维层)没有再生能力,自愈后的鼓膜只有两层:上皮层---黏膜层。所以,愈合后的新生鼓膜与正常鼓膜比,更薄一点。
鼓膜自动愈合后,有三大好处:
1.恢复中耳增益功能(或可提高听力);
2.减少慢性感染的风险,保护中耳;
3.降低胆脂瘤形成的风险。
对于鼓膜不能自行愈合者:
1.急性中耳炎导致的鼓膜穿孔
①全身治疗应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可选择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②局部治疗:先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后可选用抗生素点耳液点用,炎症控制后不能自行愈合的穿孔可考虑手术修补。③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临近器官的慢性炎症。
2.外伤导致的鼓膜穿孔
①清除外耳道存留的异物、凝血块等。②避免感冒,切勿用力擤鼻。③外耳道禁止冲洗和点药,较大或不能自行愈合的穿孔可考虑手术修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