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鼓膜穿孔 > 疾病诊断 > 国医大师干祖望论耳鸣

国医大师干祖望论耳鸣

“无中生有”,本来是道教的思想基础,如将其移用在解释耳鸣,倒亦十分恰当。的确,这种鸣声,绝对没有客观存在的声源。所以也有学者认为。是“意到性”的生理状态.一个健康人,在夜深人静、万籁无声环境里,你只要一想到耳朵里有声响的话,这个声响可召之即来。你再不去想它.那就太平无事了。除去“意到性”之外,所有的耳鸣.都系“鸣”是假的.“病”是真的。但也有“鸣”是真的,“病”也是真的。成为疾病的耳呜,临床上分为两型,即主观性耳鸣与客观性耳鸣。一、主观性耳呜主观性耳鸣,由于耳朵周围组织的的确确没有制造出声源而自觉耳中鸣响.故而又称非震动性耳鸣;又以为是这种呜响由内而来,故又称内在性耳鸣。它是病人自觉耳内鸣响的听觉紊乱,所听到的各种声音,都是不存在的虚幻。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的耳鸣;《灵枢·口问》的苦鸣;《灵枢·决气》的耳数鸣开始.到年《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的多年中的中医文献所叙述的、讨论的耳呜,都是这种主观性耳鸣。★症状★无全身症状。主要症状.就是自觉一侧或双侧耳内鸣响,鸣声多样化,有尖锐的气笛声、金属声,有飞机起飞时的声音,有高空中的飞机声,有一只知了的叫声,有一群知了的噪声,有风吹声,有沸水声,甚至好几种声音同时杂奏。有的为阵发性,也有终朝无间断者,一般在夜深人静时呜得更响。也有呜声扩散到头脑里,即名脑鸣。中医把一般的耳鸣称鸣,低沉的名称啾,高昂的名啸。★古训★《寿世保元》:“凡是聋者,势必耳鸣”。《杂病源流犀烛》:“鸣者.聋之渐也”。《证治汇补》:“耳鸣是痰火上升。壅闭听户”。《景岳全书》:“凡暴鸣声大者多实,渐鸣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无火者多虚”。★辨证★古无耳病专科,深入研究者鲜,故而具有指导性的文献留下者少。且治耳呜者悉是内科医生,因而辨证亦全从内科角度上出发,而此病独独没有全身症状,怎能捕捉到辨证的消息?于是必然有隔靴搔痒了。更有甚者,以无内科症状,于是用“演绎推理法”来推算意测,造成误导者也不少。既无前车可鉴,只能自己走出路来。这里心得体会的介绍,仅仅是抛砖引玉。希望可畏后生来完成这个工作。凡耳鸣首先辨别虚、实。虚实不分。动辄必错。因无全身症状,只能从它的鸣声中分析。

其一,用能不能接受外来噪音来辨证。耳鸣时.听到外面的噪音一般有3种不同的反应。一为鸣声被噪音所淹没,鸣声即可减低甚至消失,此为“能接受外来噪音”,属虚证。二为听到噪音,鸣声也相应而高亢,甚至刺耳不堪,心烦神躁,此为“拒绝外来噪音”,属实,而且还可从它的拒绝程度来测出实证实到什么程度?拒绝与实是正比例的。三为对噪音一无反应,这对辨证毫无参考价值,只能通过脉、舌两诊中求证。这种辨证方法.十分准确而可靠。这绝对不是我聪明智慧、面壁苦思而得来的.而是从外科阴疽根据“受按”、“拒按”来辨别虚实法移植过来的。不过“按”是力,“噪”是声,物虽两异,理则一也,同时也符合中医“虚能纳,实则拒”的论点。其二.为辨别呜声的音调与音量。也不过是从张景岳“鸣声大者多实,声细者多虚”一语,加以实践与探索而得来。古人未知音调与音量之分.音调高、音量大,统称为大;音调低、音量小统称为细。而临床上的确音调高的是实、低者是虚。而音量则不然,小的固然属虚,而大虚大弱者反而音量也特大,但音调则低到无可再低。一定还有可能,利用音调与音量两者的沉浮消长的差异.从虚证中辨出在血在气。这个问题,现在正在实践中观察,未到总结时候。但祷假我天年,完成这个心愿。耳鸣重要的虚、实确诊后,误治即可避免。凡鸣起于上呼吸道感染之际或之后,同时病耳必有憋气堵塞感。音叉测验,伟氏偏病侧,骨导气导,自声增强,拒绝噪音,这是肺经风热,横犯寓于耳中肺腧笼葱所致,证为风热横袭。凡身躯丰腴,平时美食多餐,或时在淫雨绵连之际,耳中沉闷失畅,拒绝噪音,饮食呆滞,口无干意,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来迟、濡者,证属痰浊蒙窍。根据理论而言,湿性下沉,难犯头面,但欲知湿常伴热,湿热相蒸,必然氤氲雾化。湿因体重而下沉,浊则体轻而上浮,所以能上犯头面诸窍。这种浊也即经过复合的湿。凡呜声音调不高,拒绝噪音,伴以憋气胀满沉闷感的。或在乘坐飞机时得病者,都是鼓室与外耳的大气压失去平衡而致.证属气滞清窍。所以鼓膜穿孔者不会得此病症。凡呜之来比较缓慢,鸣声音调极低.音量无参考价值.出现轻微的头重眩晕,胸闷腹满,不思饮食.大便偏稀,女子则经来期长难净,舌白苔或白腻.脉来濡、迟.证属清阳不升。大多男子八八、女子七七以后,从偶然的出现耳鸣,其声如风刮或沸水,音调低、音量小,都在夜间.能接受外来噪音,之后则鸣响时间逐渐增多,以至终朝不息,听力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下降。这完全符合于“鸣者,聋之渐也”一语,症是耳聋的前奏,证则为肾气渐衰。凡血压偏高。或鸣声突然发生于大怒或极度疲劳之后,音调昂如哨,拒绝噪音,伴有头痛,性情烦躁易怒,脉弦、劲、数,舌黄苔,舌红质者。证属肝阳上亢。凡由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导致的,音调低沉、音量或小或大.能接受外来噪音。如出现全身症状者.大多伴有眩晕,面色苍白,活动出汗,气促,倦怠.食欲不振,腹部常有重坠感。大便偏稀,小便频数,舌薄苔,舌质胖、嫩、淡.甚至边有齿印.证属脾气下陷,清阳不升。手能握、目能视、耳能听,全赖营血的濡养。一旦荣血一虚,无能上濡头面诸窍,耳乏血养,第一个反应就是耳鸣。这种耳鸣音调以低的为多,高亢者也可出现,能接受外来噪音。全身症状大多有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口渴求热饮,女子经汛退迟,经色淡而量少,舌少苔,脉细、小、弱,证属荣血虚枯。凡老年、久病、大出血、大手术后,一切虚弱症状,不断交替出现。鸣声无高音调,音量可小也可极大者,舌少苔,舌质淡、瘦,脉小、弱、伏,这是典型的气血双虚证。聋前前奏之鸣.大多数也属此证。耳鸣病因多端,证更复杂,辨证根据首先在鸣声,次为脉舌.后为全身症状。但关键全在这虚、实之分。因为虚、实误用攻、补,危害很大.尤其是实证误补,以后即难以清理。还有耳呜一症的证,也经常可以横窜互扰,更增加了辨证的难度。示意图:★论治★耳鸣当你病历书写完毕后,第一要事,首先检查耳朵,把异物、耵聍、外耳道尤其是内2/3骨部炎症、鼓膜病变、卡他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耳咽管异常开放症等排除之后,才能承认它为耳鸣。这9个证,也当相应地对付。风热上扰证,取疏风清热法,代表方有银翘散之类。因原方配合适当,可以不必加减调整。痰浊蒙窍证,取化浊消痰法,代表方可取平胃散合二陈汤。两方除去陈皮、甘草重复后合计6味,加藿香、佩兰以加强化浊功能;加菖蒲、路路通以开窍。气滞清窍证.取理气通窍法,用升清流气饮。虚弱老人,可加黄芪,利用它有补气作用而气更易于流利。清阳不升证,首先应区别清阳不升有两个因素所导致的:一为实证,为湿浊(单纯性的湿)内困中州,即产生了一片阴霾,使清阳无法上升;二为脾主升而胃主降。脾气本身就虚弱不能振作,于是内湿自生(复合性的湿),即无法产生清阳之气。所以前者实证,取化湿升清;后者虚证,取益气升清。化湿升清法,用五苓散加升麻、柴胡以升举阳气。但高血压者慎用。上身的湿以浊为主,所以还应加入藿香、佩兰。其实芳香化浊还有一味良药,惜乎无人取用而遭到遗忘的处境,即是厚朴。它的芳香虽远不及藿、佩,但理湿功能远比藿、佩为强。而且它还有温的药性。湿为阴邪,温生阳气,利用它的温煊,更容易瓦解阴邪。五苓散中有桂枝,就是这个道理。益气升清法,代表方有补中益气汤。原方用药味多少适中,配伍周全协调,因之不必加减,原方录用即可。脾气下陷证,法用补土升阳法,常用方有参苓白术散,除去莲子肉、桔梗,加升麻、葛根以提升阳气。这里用葛根,更为恰当。我们常用的升提药三味,升麻入肺胃两经,柴胡入肝胆两经,葛根入脾胃两经。升肺经之阳用升麻.升脾经之阳当然葛根更能胜任。中医用药,常在其细微小节中处处不忘其使用的巧妙。营虚血枯证,法取养营生血法,代表方为四物汤。如嫌太轻,可加阿胶,这是中医所谓“血肉之情,以养血肉”。有时虚弱过甚者,凡粘腻补药,反而难以接受,中医称虚不受补。这时适当地加些利气药来使全方不致粘补过浓而加以稀释一下。你看四物汤三味补药中独独加入一味气药川芎,就是这个道理。这在中医术语中称为反佐。那么在本证处方中的反佐药,以陈皮或木香为宜。气血双亏证,当然治法是气血双补,代表方为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了。但笔者喜用四仪膏。一则药力单枪直入,再则简单方便.尤其对出门旅行者。耳聋预兆证:取补益法,补脾补肾,或气血双补,因证取治。二、客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这种声音的的确确地存在,或来之于血管或周围组织的病变中发出的音响.故《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就明白指出是“耳鸣有声.非妄闻也”。古人妄闻一言,即指现代语所谓幻听。此言出于年。惜乎这多年中无人继续深入研究下去,致这年中,大家都困惑于主观性耳鸣一个病种里而不知天外有天。客观性耳鸣又称震动性耳呜;又以这种声源来之于外,又称外在性耳鸣。★症状★凡呜声声源来之于血管者,为有节奏的搏动性杂音,且与心律同步。凡来之骨关节的,当为颚颌关节的弹响。凡来之耳咽管病变者,常为耳咽管异常开放症。还有来之周围软组织痉挛或收缩时发出的耳鸣声。★辨证★本病辨证,宜取法于中医传统骨伤科的“眼见”(望)、“审情”(问)、“耳听”(闻——听骨折摩擦音)、“手摸”(切)的四诊来完成。如血管性者,可通过安放在外耳道口的听诊器细心听聆,或压迫颈总动脉检查。根据现代分类,临床上可见的为:血管性耳呜~~肌源性耳鸣——实证、关节性耳鸣——/’、\客观性耳呜耳咽管性耳鸣——虚证/一一★论治★血管性耳呜:中医又分为“脉内”、“脉外”两大区别。“脉内”者,取用活血通瘀法,代表方有补阳还五汤。此方配伍有法有律,黄芪以其补气而鼓舞血循环。干地龙近人目为柔化血管壁的特效药。因之不必强予加减,原方取用。“脉外”者,颈总动脉周围,必有肿物压迫,以中医外科而言,压迫此处血管者,不外马刀、侠瘿、瘰疬、上石疽、失荣5个外科病,应根据外科方法治疗,使其消失,即可不治耳鸣而鸣自息。同时也反射出中医“见痰不消痰,出血不止血”的专治“证”而不治“病”的独特理论与治法,是行之有效而最科学的!肌源性耳鸣:中医一向视肌、腱病理性收缩痉挛为气血不行所致,故而治疗方法就是行气活血,代表方为气血疏和汤。唯必须加以宣木瓜.因此药是解除肌、腱病理性痉挛抽缩的唯一特效药,《本草纲目》云其“主治,转筋不止”一言.可惜后人未加特别重视。体弱者,加黄芪。关节性耳鸣:弹响关节,除严重的弹响髋必需手术之外.其他小关节的弹响,无痛苦,并不引起不良后果,一般不需治疗。如写处方者,务须加以油松节一味,用以滑润关节,解除摩擦。耳咽管性耳呜:仅指耳咽管异常开放症而言,治法见本章第九节“耳咽管异常开放症”。★按语★现在很多医生,一听到患者主诉耳鸣,不加思索地取用六味地黄丸.虽然不是“庸医杀人”.但至少是“庸医害人”。你想,中医对耳呜的认识,就遗漏了客观性耳鸣,它与主观性耳呜。完全不同因、不同治。即使遇到的是主观性耳鸣,临床上真正肾阴亏损的能有多少?所以耳鸣用六味地黄丸的,仅仅极少数能有效,60%~80%以上非但无效,反而加重其病。如实证妄补,危害性更大.而且还没有好办法来淡化这个危害.更遑论消除了。那么为何六味地黄丸能滥用成灾?原因不外乎:①古人对耳鸣未予深入研究,仅仅凭“肾开窍于耳”及“肝常有余,肾常不足”的定理而作出肾虚的诊断;②明、清之际,虽然研究者多了,但未能达到突破,所以常用六味地黄丸的风气即陈陈相因地继承下来。③挂了号就看病处方,水平不够不会辨证.时间局促无闲辨证.常见病、多发病、死不了人的病不须辨证,所以六味地黄丸用以打发所有来诊的耳鸣病人。而且微妙的是没有人来指出是“错了”。《医贯》中辨别耳鸣虚实方法是:“耳鸣以手按之而不呜.或少减者.虚也。手按之而愈呜者,实也”(在第五卷).那属偶然性而非必然性,临床实践并非如此。但他的其他论点则很好。病房医生都有这个感觉,在恢复期的病人,很多闹耳鸣,其实这是“意到性鸣”。一个人闲来无事可做,这种性质的鸣声,就会出现。因之处理这种耳鸣,最好予以解释,即使处理,也只能用“安慰剂”来应付就是。如其你一定认认真真地替他裁方处理.反而是“无病招病”。

内容来源于网络

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如果您感觉这篇文章触动了你,同时对您的朋友可能也会有所帮助,请分享给他们喔!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
中科白癜风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zuy.com/jbzd/716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